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温州30年
3  4  
PDF 版
· 温州建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创文化强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温州建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创文化强市
  近年来,温州的文化工作围绕“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建设文化强市,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不断繁荣。正着力打造“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温州人文鼎盛,名家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号称东南“邹鲁”。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书法家、画家,都曾经到过温州,留下大量赞颂温州山水的诗文画卷。其中王羲之、谢灵运、裴松之、颜延之还先后出任过永嘉太守。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素有“戏剧之乡”的称誉。南宋时期源于温州的戏剧,是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已经具备完整的文学剧本和舞台演出体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正式诞生。元末瑞安戏曲家高则诚的一曲《琵琶记》赢得了“南戏之祖”的称誉。之后《白兔记》、《荆钗记》、《拜月记》、《杀狗记》等“四记”成为南戏的四大传统剧目。目前全市有9个国办艺术表演团体,剧种包括瓯剧、越剧、昆剧、和剧、木偶,温州的戏剧事业呈现出创作、演出两旺盛的喜人局面。温州瓯剧团曾被国家文化部称之为“天下第一团”,并先后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电视飞天奖等。

  温州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文化名人层出不穷,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丰富多彩,常办常新。特别在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异常的活跃、繁荣,不少新作品、新作者先后在国家、省以及本市各级的艺术赛事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和大众的欢迎。从197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鹿城音乐会,后更名为温州市音乐舞蹈节,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3届,从中选拔出一大批优秀歌舞节目,培养发现了大批表演、创作人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1994年至今,该市每年都有歌舞、戏剧小品、美术、曲艺等作品入选全国“群星奖”,累计获得“群星奖”四金八银六铜的成绩。歌曲《香香花为媒》2003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10位专业舞蹈演员中,有1人为温州人,其中有著名舞蹈家黄豆豆、山翀、孙慎逸,舞蹈编导邢时苗。

  由温州市群众艺术馆创作、辅导、组织选送的舞蹈《端阳乐》、《赶潮乐》、《浮缸》、《盾》、《家乡的月亮》、《悠悠楠溪江》、《田间风景线》、《山妹看大海》;音乐《叮叮当》、《对鸟》、《家乡的竹斗笠》;小品《一媳三婆》、《苍蝇问题》、《公主怪病》等优秀节目分别获得全国“群星奖”、省音舞节、华东六省一市小品比赛金奖、银奖、优秀奖。还曾组织“温州民间艺术团”赴意大利、瑞士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巡演。为了挖掘民间艺术,温州市群艺馆组织收集、整理和编写了温州民间“器乐集成”、“音乐集成”,《商品经济发展看温州群众文化新格局雏形的形成》、《建国五十周年温州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谈谈对群文信息报作用的认识》等论文分别获省级一等奖。温州市歌舞团创作上演了舞蹈《梅》、《喊山的山哈娘》、《看三月》、《巷雨悠悠》、大型音乐舞蹈诗《瓯越情韵》等一批优秀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赛事中频频获奖。

  温州是中国著名的“百工之乡”,温州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名人辈出,称誉中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建设温州文化大市的宝贵资源。黄杨木雕、剪纸、瓯绣、发绣、瓯塑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乐清市象阳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工艺之乡”称号。其中黄杨木雕、瓯塑、瓯绣、细纹刻纸、十字花、彩石镶嵌等七个品种被浙江省认定为省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温州瓯塑等32个品种被市政府认定为首批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保护品种和技艺。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泰顺药发木偶戏等三个品类,已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现拥有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企业5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黄杨木雕生产企业占据了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该市瓯塑作品广泛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及国外三十多个国家性标志物、高级场所。堪称一绝的发绣还多次作为礼品赠送给多位国家元首。2007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与擅长乐清细纹刻纸的81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邦栋进行了交谈。

  温州有一支庞大的传统专业艺人和工艺师队伍。其中国家级大师7人、省级大师23人。温州是全国传统工艺美术创作、生产和出口的基地。工艺美术中以现代工艺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礼品业尤为发达,品种比较齐全。全市从事工艺美术企业500多家,年产值6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相关科研机构20余家,全市美术工艺有8大门类,120多个艺种。近年来,获国家与省级艺术精品金奖28个、银奖45个、铜奖68个,获奖数名列全国前茅。

  如今,温州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7处,省级文保单位58处,县(市、区)级文保单位475处,收藏文物4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76件。先后建成王十朋、叶适、高则诚、方介堪等纪念馆。民族民间艺术省保项目有7个,并向文化部申报国保项目8个。

  温州还着力打造中国书画名城,重在加强书画院、美术馆等专业基地建设,培养书画人才,夯实书画基础。积极扶持业余团体,优化书画培训结构体系,积极组织开展书画展览、活动和对外交流。

  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活跃的势头。以广场文化为主要特点的群众文化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全年广场文艺演出活动达103场。温州的卡拉OK、歌舞厅和网吧也比较发达。温州民营剧团比较活跃,7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常年活跃在广大乡村,年演出1万多场,丰富了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逐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市场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路子。

  近10年间,温州掀起创作热潮,呈现戏剧创作、演出两旺的局面,各类文艺人才辈出,每年都有歌舞、戏剧小品等作品入选全国“群星奖”,书法作品获国家级奖项10个,美术作品获国家级奖项13个……

  这些具有时代气息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借助各种艺术表演和文艺下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各级表演团体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仅温州9个国有演出团体,年演出均超过1000场,观众近200万人次。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温州30年 00014 温州建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创文化强市 2008-11-26 浙江日报000142008-11-26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