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潇洒白领的难言之痛
· 第二届“浙江省
十佳检察官”评选
今起接受群众投票
· 化稻草为神奇
· 天下和 民心安
· 社区和谐“风景线”
· 在杭农民工
领到首笔困难救助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区和谐“风景线”
宁波海曙区活跃着一万余名和谐促进员
本报记者 汪成明 海曙区报道组 许玉芬
  54岁的施宏芬干了件“大”事:她在宁波孝文街73弄楼道口挂了一册居民联系本,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邀请居民随时打电话或留言。不到1个月,她就帮助解决了居民反映的10多项“疑难杂症”。

  退休后的施宏芬担任鼓楼街道文昌社区和谐促进员,像她一样由退休工人、干部和志愿者为主体组成的社区和谐促进员,目前海曙区共有1.1万余名,成为社区和谐一道“风景线”。

  发案率下降4.9%的背后

  海曙区警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海曙区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了4.9%。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去年以来,和谐促进员提供各类信息5.2万条,提供违法犯罪线索260余条,社区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25%。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这一点文昌社区警务室民警李鹰感触最深。社区人口超过1万余名,即使按规定配3名警察也忙不过来,更何况这里只有他一人。自从有了社区120余名和谐促进员做帮手,他的底气足多了。

  去年夏天,和谐促进员周阿姨向他反映,她所在的楼道里来了一名外地年轻女子,奇怪的是这位女子总是脸色苍白,加上社区垃圾收集工反映,经常会见到针筒等废弃物,怀疑小区里有人吸毒。李鹰入户检查时,发现这名女子是“瘾君子”,警方顺藤摸瓜,破获了一个吸毒团伙。

  文昌社区前社区党委书记陈戴静说,过去一名社区工作者联系300户居民,很难做到户户入访、经常沟通,加上综治、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很难形成合力。

  于是社区尝试把原有的社区平安信息员转化成和谐促进员,将其职责由单一的信息收集拓展为矛盾调解、服务监督等5个方面。具体作法是按地理位置相近的25个楼道(墙门),组成一个由社工担任组长的片区,再从每个楼道中选聘一位居民担任和谐促进员,在社区综治警务室设立领导机构——和谐促进联谊会。

  有没有和谐促进员,效果就是不一样。这一点中山社区的民警孙洪波很有感触。去年海曙区曾发生一起店主夫妻被杀的特大刑事案件。警方用了不到24小时就抓住了凶手。“群众都说公安神奇,其实神奇的是社区和谐促进员,他们一眼就从监控录像里把犯罪嫌疑人指认出来了。”孙洪波说。

  1600余件纠纷化解的背后

  生活在社区,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成功调解了,有时坏事变成好事。海曙区综治办的一份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这支队伍共调解各类社区纠纷16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监督制止不和谐行为1800余件。

  和谐促进员在群众调解中的“能量”,秀水社区调解主任俞国雄很有发言权。他认为,社工工作一靠熟,人熟才有信任感,二靠情,调解时耐心公正,群众才会相信你。

  有一次,苍水街老墙门4楼发生火灾,救火的水从4楼流到了3楼,3楼家具家电部分被水浸泡,3楼住户要求赔偿4.8万元,4楼住户不肯接受。社区干部几次协商都未能解决,后来请和谐促进员上门做工作,3楼住户爽快地答应将赔偿额度降至1.6万元。

  尚书小区230户居民中,60%是老年人,且都是拆迁户,历史遗留问题多,小区内矛盾冲突不断,加之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低,连物业公司都撤走了。于是,28名老工人、老党员、老干部就建立了和谐促进自治队伍,成立了便民服务、爱心互助、医疗卫生等6个小组,把小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平安小区。

  刑事发案、群众信访量的“双下降”,这是海曙区和谐促进员队伍交出的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目前,海曙区已把这支队伍向商务楼宇延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9 社区和谐“风景线” 本报记者 汪成明 海曙区报道组 许玉芬 2008-11-25 48256F32002924A64825750B003230FC[A1-汪成明≈A5-许玉芬≈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