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服饰打折,顾客真的得实惠了?
· 杭城旅行社
做足功课
找新“钱途”
· 水库养出名贵鱼
· 警惕5类新型
虚假信息诈骗
· 杭州至北京首次开行
卧铺动车组列车
· 上证综指失守1900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打折,吸引消费者“血拼”,殊不知商场促销也有“潜规则”:上架前提高商品标价。有商场销售员向本报记者报料,一些服饰在打折前,供货商定出的价格居然是进货价的6倍——
服饰打折,顾客真的得实惠了?
本报记者 程瑶
  “2005年,这个牌子的T恤价格是300多元,2006年涨到400元,去年超过500元,而今年在这个牌子的专柜,没600元是拿不下来的。”作为某个上海设计师品牌的忠实拥趸,吴女士对此也颇有微辞:牌子还是这个牌子,款式还是最基本的圆领T恤,最多只是在细节上做一些小改变,而价格每年起码有20%以上的涨幅。

  很多在“购物第一线”的女性购物者都会发现,这些年来,商场里的服装价格,一直在悄悄地变贵。在一家网站上班的王宵坦言,现在在杭州不少商场销售的所谓国内名牌服装,价格已经跟国外一二线品牌非常接近。“一件产地是上海,本土设计的衬衫,价格要超过2000元钱,基本等同于一件BURBERRY衬衫(英国大牌服饰)的价格了,后者还包含关税等因素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不少品牌一直以来都对外宣称,原材料的涨价迫使他们每年对零售价格做相应的调整,而事实上,面料成本在一件服装零售价的定价上所占比例是相当小的。真正影响供货商定价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促销风潮。简而言之,很多品牌在定价的时候,就已经把“促销因素”考虑进去了。

  5折、4折、3折……商家的促销力度在一次次敲击我们的心理底线,很多人以为“这一次”应该是促销的极限了,可是“下一次”,总有更大的力度出现。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班的小曾对商场促销的形容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一浪高过一浪的促销风潮中,供货商也在一次次“调整”新上市商品的价格。

  在商场一线部门摸爬滚打已经10年以上的L向记者透露了大部分服饰类供货商定价的准则:“进货价×6=销售价格”,这样的价格,已经包含了商场的扣点、在促销中给消费者的折扣部分、经销商的员工开销以及其自身所需的利润了。

  明眼人在各大商场店庆时候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参加促销力度最大的,大部分是位于商场“中岛”位置的品牌。一位在商场服饰部门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灵活自由”的定价准则让它们可以永远冲在促销第一线。打个比方,原先一件衣服的进货价是100元,一般进入商场后定价就是600元左右,而临近商场大促销月份上架的服装,经销商在定价的时候就可能在进货价上加上20元再乘以6来定价,这样一来,一件进货价100元的服装,在上架时候的实际标价就是720元,“经销商已经在定价的时候为大促销预留价格空间了”。

  相反,类似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知名品牌在定价上就不那么“自由”了,因为它们大部分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销售,如果出现同一款式杭州和上海价格不同,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因此,它们在定价上相对“实”一点,当然,这一类品牌所参加的促销力度也不会多于5折。

  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发出疑问,很多商场店庆时候的那些商品,和平时看到的不怎么相同?一位商场负责人的话很值得我们玩味,他告诉记者:“过季商品”这个提法很值得推敲。现在的商品更新换代时间那么快,一年前的商品可以叫做过季商品,一个月前的商品,也可以叫做过季商品。“如果促销时候的商品和平时销售的商品完全一致,还有谁会在平时掏腰包呢?”

  说白了还是那句话:“只有买错没有卖错”。钱包是自己的,消费的时候掂量一下,实际掏出的钱和买回的商品是不是对等,才是“王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8 服饰打折,顾客真的得实惠了? 本报记者 程瑶 2008-11-25 48256F32002924A64825750B0034E11E[A1-程瑶≈B1-刘元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