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资讯
3  
PDF 版
· 科技强区 推动吴兴腾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科技强区 推动吴兴腾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2003年建区以来,吴兴区紧紧围绕创建“科技强区”目标,以“科技人才四百工程”为抓手,以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制造产业信息化为重点,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增强了全区综合竞争力,实现了吴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

  】

  科技强区 推动吴兴腾飞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吴兴区经济新增长点

  2008年11月12日,2008湖州市吴兴区接轨上海活动周——科技领军人才创业投资项目推介洽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50多名来自上海、浙江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20多家吴兴区的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了这次洽淡会,并成功签约部分项目。中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式落户吴兴。10个签约项目总金额达1.28亿元,涉及基因工程、高分子、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信息化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此次洽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吴兴区科技人才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自2003年建区以来,吴兴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科技强区的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牢牢实施“科技人才四百工程”(百家企业高校联姻、百名专家吴兴创业、百个科技项目合作、百名企业家高校深造),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88.1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5.2%,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9.4%,美欣达、德马物流等12个项目被列入省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40件,为上年申请总量的3倍多。目前,全区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吴兴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短短5年多时间,吴兴区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吴兴区狠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人才四百工程”,以及推动全民创业创新密不可分。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构筑区域创新服务体系

  自2003年建区以来,吴兴区切实把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全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筑巢引凤,推动吴兴科技进步和产业提档升级。

  吴兴区投资3.2亿元,建成拥有设施完善的研发办公用房1.6万平方米、配套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的吴兴科技创业园,今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入驻孵化企业22家,预计到年底将引进25家。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吴兴科技创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予以重点扶持。到2012年,力争10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常驻孵化,在孵和毕业企业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

  针对广大种养殖农户的增收需要,吴兴区加快培育南太湖农业科技孵化器,切实把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创业中心(孵化器)已全面启用。这个创业中心以实施农产品加工实验室项目为支撑,依托浙江大学、省农科所、淡水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实验室、培训教室等设施和1000多亩实验基地,为入园的中味、味源、丁莲芳等一大批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检验样品服务。一年多来,中心共提供各类服务4000多批次,举办培训班20多次,参加培训农民1.9万多人次,受到了广大入园农业企业的欢迎。

  吴兴区织里镇是浙江有名的童装制造基地,为加快完善织里童装科技创新中心的服务功能,当地投入400多万元对湖州童装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进行扩建搬迁,吴兴区还专门安排了25万元科技专项经费,用于童装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吴兴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吴兴工作站;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三方合作共建吴兴食品加工园区检测服务中心。几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的落成,进一步加快了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层次科研人员到吴兴区创业。

  目前,吴兴区已建有科技创新平台5个,居湖州市之首。这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帮助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专家攻克技术难题、开展产品技术创新研发,以及组织企业家赴高校深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科技人才四百工程” 深化产学研合作

  吴兴历史悠久,土地富饶,人才荟萃,是闻名遐迩的东南望郡、历史名邑,自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春申君黄歇建菰城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2005年,为进一步推动吴兴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吴兴区首创性地提出实施以“百家企业高校联姻工程、百名专家吴兴创业工程、百个科技项目合作工程、百名企业家高校深造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人才四百工程”,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研发,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吴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人才四百工程”实施以来,吴兴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科技项目从以工业为主向农业、节能环保领域拓展;合作形式由项目合作开发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创新载体、人才引进和培训等多种形式转变;合作院校从以杭州、上海、江苏等地院校为主向中、西部和国外拓展,并加强了与本地院校的合作,深化了与湖州师范学院合作创设的“科技联络员制度”,一大批专家教授主动帮助吴兴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收集科技信息、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等。

  三年多来,吴兴区的企业已与158家高校联姻,196名高校院所的专家纷纷前来吴兴创业,吴兴区与高校合作的科技项目达到179项。

  “科技人才四百工程”的实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人才需求,提升了研发能力和产品档次,受到了企业热烈欢迎。

  美欣达集团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的“面向印染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被确立为国债项目,成功申请到国家发改委资金补助1000万元;高鸿公司与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合作研发的“面向3C行业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成套装备”,使企业新增年产值6000万元、新增年利税2000万元。

  “科技人才四百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有关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市县政府是抓好科技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吴兴区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四百工程的做法,体现了市场导向的机制,进一步推进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方向,落实了人才战略,抓住了企业家这个关键,也是作风建设,服务基层的很好载体,希望继续努力,一定会出成效。”“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是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做法。吴兴区经过努力在原来基础上又有新进展、取得新突破,望在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创新工作方法载体

  推动全民创业创新

  吴兴区在狠抓创新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四百工程”的同时,还牢固树立大科普意识,整合各类资源,创新载体,扎实推进全民科学普及工作,有力提高了全社会科学素质,形成了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每年5月份的科普活动周、9月16日的“全国科普日”,吴兴区都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2006、2007年,吴兴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日省级优秀组织单位。

  近几年来,吴兴区举办各类农函大培训班90个,4733名农民获得农函大证书,33063人次参加各类短期培训,被省科协评为浙江省农函大先进集体。培养区级以上农村科技示范户138户;建立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2个;创建市级以上科普示范社区28个,其中省级科普示范街道4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8个、省级科普示范村3个。

  除此之外,吴兴区还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引导派驻吴兴区的科技特派员发挥专长,服务“三农”。

  2007年,吴兴区科技特派员所服务的农民收入平均增幅达9.84%以上,实现了帮助农民群众增收的目的。2007年,吴兴区政府被授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这是湖州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县区。

  5年多来,吴兴区以实施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提高科技意识、完善科技政策、增加科技投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有力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5年多的发展,吴兴区全区,特别是党政领导、企业负责人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人才资源数大幅增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07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506件,同比增长337%。截至2007年,全区拥有各类人才总量41000多人,为吴兴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科技进步对吴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现。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科技强区 推动吴兴腾飞 2008-11-24 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20;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21;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15;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16;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08;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17;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07;浙江日报000122008-11-24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