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五个转变”,做好“三个优化”,落实“八项举措”……为实现经济“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目标任务,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省经贸委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大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力度,切实把经济保稳促调和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助企业抒写“春天故事”新篇章。
“五个转变”,加快创造强省建设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大的突破。省经贸委以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优选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升产品价值链层次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推动工业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向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提高工业产业整体竞争能力;推动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实力;推动工业经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为主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品牌提升和人力素质优化转变,提高工业源头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工业产品由低端粗加工和简单仿制向高端精加工和自主研发的先进制造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由传统粗放经营模式向集约节约的发展模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省经贸委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骨干、临港型原材料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全面融入国际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有效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层次,构筑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资本、知识、技术有机结合,并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努力成为长三角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若干行业(领域)的全国甚至全球制造中心,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的新跨越。
“三个优化”,推进工业创新发展
针对当前我省工业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能力不够、工业源头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难题,省经贸委着重做好“三个优化”:
——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有选择地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新的主导产业,推动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积极培育扶持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加快提升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水平,强化工业转型升级基础。加快二三产业分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促进限期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
——优化要素支撑结构,着力构建工业集约节约和创新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批公共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增强产业开放发展力度;加快人才队伍和制度环境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标准、知识产权和管理创新战略,着力提升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优化工业区域空间布局,着力构建工业转型升级有效发展载体。促进工业合理分工发展,整合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促进工业协调发展。
“八项举措”,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当前,省经贸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更加注重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发展信心,千方百计调动各方面力量和积极性,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做好工业转型升级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排出一批重点行业,逐个制订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发展导向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做好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主体功能区和产业带规划的衔接。
推进实施一批重大工业投资和创新项目。加快推动实施万亿技改促产业升级计划、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促提升计划,以项目为抓手,建立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工业投融资体制,加大工业持续投入力度,抓好一批对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大工业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
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作。制定实施大企业培育发展政策,大力扶持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科学、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品牌效应卓著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支撑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抓好工业品牌培育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重点在日用消费、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和特色块状经济等领域培育形成一大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吸引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向品牌企业、行业和区域集聚。加强品牌保护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大对商标、名牌产品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抓好以工业园区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坚持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以区域块状经济为依托,以各类园区和工业功能区为载体,培育行业龙头作用凸现的集聚优势、紧密关联的产业链优势、持续领先的技术优势、行业共享的服务平台优势、稳定可控的资源优势、利益共享的营销网络优势、行业一体的对外定价优势。鼓励重点集群内的大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向上下游延伸生产能力,积极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和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建立健全严格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重点行业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十大工程”,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促进节能减排。
抓好煤电油运等要素的保障工作,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完善生产要素协调机制,努力实现煤电油运供需基本平衡,避免和化解供给风险,做到见事早,谋事快,行动迅捷,措施有力,保证工业经济正常运转。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物资能源应急保障体系。密切关注能源及重要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及时了解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并提出快速反应对策。
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提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和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直接干预。组织力量全面检查涉企政策落实情况,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多管齐下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积极倡导诚信经营,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营造有利于工业良性发展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地方性规范规章的立法进程,完善促进工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强化政府指导、监管和服务职能,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安全和社会风险防范,不断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应急体系建设。
(本报杭州11月2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