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42岁的刘启恒时,是在四川广元利州区白朝乡宝罗公路交接现场,那时,他淹没在40位身穿橘红衣服的农民工之中。
昨天见到他时,他刚从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农民工”颁奖回来,即将回到位于江西萍乡的工地上去。
黝黑的方脸,强壮的身体,满手的老茧……刘启恒只不过是浙江交工集团一名普通农民工。然而,刘启恒又不普通:当农民工16年,参与建设公路10多条;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和装载机等各类筑路机械都会操作,被称为“土专家”。
每天下班,他总要在机械旁留 1小时
刘启恒是个对工作极其负责的人。
先从他的“座骑”说起。这是一辆小松WA380型装载机,在有些人手里,用上七八年就会报废,这台机械刘启恒用了十多年,却还有七八成新。在众多装载机中,它的“年龄”简直是“爷爷辈”。
这背后是刘启恒的汗水:每天别人还在休息时,他就到机械旁,认真检查设备;下班时,别人离开了,他还要留在机械旁,维护空气离心器、换机油……一遍又一遍地擦着。工友们开玩笑说,这台机器是刘启恒的“儿子”。
16年来,在同个工地上,刘启恒保持了两项纪录:最早到机械边,最晚离开机械,平均下来,每天他要比别人多花1小时。
每天多花1小时,看似容易,其实并不容易:在工地上干活,工人们往往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一到收工时间,不少人想的是快点吃饭,而后早早休息。
有人说,机械保养得再好,个人也不会多得一分钱,何必呢?刘启恒却并不这么想,他觉得机械值几十万元,公司把这么贵的机械交给他,是对他的莫大信任,一定要保养好。
做一份工作,就要对工作负责;干一项事情,就要把事情做好,这是刘启恒的信念。
一有机会,他就向别人请教
刘启恒是个爱琢磨的人。
“你这人真烦,你是开装载机的,管推土机干什么?”一次,刘启恒向一位开推土机的同事请教,正好赶上对方心情不好,挨了一顿“剋”。
有人看来,刘启恒纯粹是自讨苦吃:你把装载机开好就行了,应该抓紧休息,何必要自找苦吃。
刘启恒却不这么想。每次遇到这类“钉子”时,一个场面就会出现在他脑海中:在开化乡下的田梗边,父亲向人请教怎么修理抽水机,即使挨“剋”,还是乐呵呵的。他想,父亲能这样,他也能这样。
十八般武艺,刘启恒样样能拿起。16年来,刘启恒几乎能操作工地上出现的每种机械,而且还学会了怎么修理和保养这些机械。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在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交工集团组织的突击队抢通连接青川和广元的宝罗公路时,刘启恒的技术终于得到了发挥。
工友马天戈开的是挖掘机,掘进速度决定了工程进度。“我的活最累,我吃不消时,刘启恒就帮我开。”他说,有几次路基软了,半个履带露在深达几百米的悬崖外,不过刘启恒技术很好,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照样开得很稳。
每次上高速,他就骄傲不已
刘启恒是个容易伤感的人。
他从四川回来后说:“这次回去,给儿子洗澡时,发现他突然长胖了。”
11年前,儿子生下的第2天,他就匆匆离家而去;第二次见到儿子时,儿子已经能蹒跚着走路了;而后,儿子会说话了,变大了,上学了,长高了。没想到,这次回去,儿子又“变”了。
“在工地旁,常常能见父母亲在接孩子上学、放学。我看到后,就有种想哭的感觉。”刘启恒说。
从1992年到现在,刘启恒在工地上度过了16个春秋,参与修建了一条又一条公路:杭甬高速、金丽温高速、杭金公路、申嘉湖高速、沪杭高速、两龙高速……
路,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短,却使刘启恒和家的距离更远。每次上高速公路,刘启恒骄傲不已,特别是在金丽温高速武义段:“当时,我们建这条高速公路时,到处是烂泥、荒草,很荒凉,现在路边有了工业园区,建了不少标准厂房,繁华多了。我们的路修到哪里,哪里经济就大变样。”
刘启恒说,他心中有个梦想:等老了的时候,在儿子陪同下,坐车把自己参与修筑的公路都走一遍。“那时,我肯定会骄傲地对儿子说,我是这些公路的建设者之一。”
(本报杭州11月2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