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台州资讯
3  
PDF 版
· 他们沐浴在阳光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他们沐浴在阳光里
——玉环困难群众生存状况报告
  地处海岛的玉环县,1996年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被省民政厅列为全省低保示范县;2002年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动态管理;连续多年,玉环在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玉环县委书记柯昕野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长期努力,我县困难群众数量正逐年减少,他们的生活状况正逐渐改善。我们保证了他们能够相对体面地生活。”

  玉环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通过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低保工作制度等举措,已建成困难群众全方位救助体系。从2005年至2007年,玉环县累计安排资金达19.01亿元,年均增长37.9%,其中,2007年用于各项民生支出达8.83亿元,占全县财政支出比重的58.51%,财政增量用于民生支出达到70%以上。目前,该县5000多名困难群众的“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他们沐浴在阳光里

  ——玉环困难群众生存状况报告

  “3500元内免费住院,不是传闻是事实”

  长期以来,我省大部分地方对特困人群实行的是“先个人垫付、后政府报销”的医后救助方式,但是一些困难户往往因为没钱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一些人则拖延甚至放弃了就医。2007年6月1日,玉环在全省率先推出“3500元内免费住院”政策,让城乡困难群众每人每年都可以享受一次“医前救助”。玉环县县长王国忠说,有了医前救助,就能有效地避免困难群众把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

  2007年6月12日,玉环县沙门镇瑶坑村40多岁的村民陈子林来到该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室看病。经过检查,他得的是肺部感染和甲亢,需要住院治疗。陈子林1981年在湖北打工时遭遇工地塌方失去了右腿,已经没有劳动能力,一直靠低保生活,要是住院,第一笔1000元入住费他都交不起。

  “你们低保户不都有一张医疗救助卡吗?3500元以内免费住院治疗,我们医院还免费提供10天的饭呢。”医生的话,让陈子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这是真的。从2007年6月1日开始,玉环县率先在全省推行“医前救助”,对城乡低保、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建国前老党员、老交通员、老游击队员、老优抚等5335名困难群众发放了绿色通道医疗救助卡,加上县第二人民医院推出的惠民工程,就可以实现3500元以内免费住院治疗。

  也正因如此,陈子林幸运地成为了玉环这项惠民政策的第一个受益人。今年11月16日,他正帮助77岁的老父亲在采摘文旦。时隔一年多,他依然很激动:“我住了7天院自己一分钱都没花,是党的好政策给了我新的生命!这不是传闻是事实!”

  到目前为止,玉环已有300多名困难群众享受了这项医前救助政策。玉环县低保中心负责人陈瑛向记者详解了3500元的出处:农医保承担825元,民政救助1825元,县二医承担350元,县二医实施的惠民工程补助500元。“落实这项政策的关键,是玉环有县二医这样的爱心医院,去年该院惠民工程共支出了23万元。”

  陈瑛说,今年5月,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工作绩效,玉环县在原有医前救助基础上,又推出了医前即时救助。规定凡持有医前救助卡的对象,住院治疗费用超出3500元时无需再申请医后救助,超出部分全部由医院按医疗救助比例折算垫付。这样,保证特困群众能得到及时医疗救助的同时,又避免了政府医疗救助资金出现闲置,提高了医疗救助的工作效率。陈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玉环县已支出医前救助金130多万元、600多名困难群众享受了这项医前救助政策。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玉环县慈善总会今年推出了尿毒症患者医前救助工程,凡享受低保的尿毒症患者,经医院确认需要换肾的,每例给予医前补助5万元。

  “医疗救助,挽救了我的家”

  从2004年12月1日开始,玉环县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上限3万元,2006年增加到4万元,2007年达5万元,医疗救助金按人均8元列入财政预算,远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今年5月,玉环县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评选中获得优胜奖。3年多来,玉环县共支出医疗救助金1160.1万元,39050人次得到了及时救助。玉环县民政局局长陈毅法说:“困难群众遇到的主要难题就是看不起病,那我们就解决他们的困难。”

  11月17日傍晚,玉环县城关镇小普竹村的村民黄振铭吃完晚饭,收拾好碗筷,一边和老婆女儿招呼,一边推出助动车,向上班的工厂骑去。他现在是一家福利企业的仓库保管员,月工资才450元,但是39岁的黄振铭却非常知足。他说:“3年前我瘫痪在床上,老婆都差点留不住。如果没有政府的及时救助,我现在恐怕家早破了,人也不在了……”

  黄振铭的双手天生有残疾,16岁的时候,他的双腿出现问题,但那时他还能行走,还能上班。2002年,他家被列入低保,老婆到一家鞋厂打工,一家3口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也和睦。然而不幸很快降临,2003年起,黄振铭开始感觉髋关节疼痛不适,而且越来越严重。到了2004年上半年,他几乎不能行走,医生诊断他得的是双股骨坏死症,越早到大医院做手术越好。但是到哪儿筹那近8万元的手术费呢?在忍和拖中,黄振铭很快就瘫痪在床上。“依我当时的景况,老婆已动了要走的念头,女儿也一个星期没心去上学,我真怕这个家从此要散了……”

  就在黄振铭陷入绝望的时候,2004年12月的一天,黄振铭接到了一封从民政局寄来的信,信中说从2004年12月1日起,玉环县民政局针对包括低保户在内的城乡贫困居民实行医疗救助。“老婆,我有救了!”黄振铭禁不住热泪滚滚。

  2005年1月25日和2006年2月份,黄振铭两次到杭州117医院,分次做了左右髋关节置换手术,民政医疗救助其近6万元。他由此成为此项政策的第一个受惠人,也是目前得到救助金额最高的人。采访当天,黄振铭惊喜地告诉陈瑛:“前段时间,我去杭州117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双腿恢复很好!”更让黄振铭欣慰的是,12岁的女儿聪明懂事,“她知道是政府救了自己的家,所以,读书很用功,立志长大后要回报社会。”

  “政府出钱帮我买保险、修房子,想得很周到”

  从2003年开始,玉环对困难家庭实施减灾安居工程。2006年,由政府买单,率先在全国推行困难家庭财产保险,为全县4300户困难群众进行了家庭住房财产保险,年最高赔偿额达6万元。3年来,县财政拨款1120万元,重建每户补助1.2万元,修缮补助3000元至5000元,对危旧房实施重建、修建近1000户,并计划在今后3年完成所有困难群众危旧房的改造和重建。

  今年2月3日上午,家住玉环县珠港镇鳝湾村的董春娥家里突发火灾。在县民政局、慈善总会和镇政府送来1万多元慰问金后,更令董春娥感到意外的是,保险公司送来了2.15万元的赔偿金。

  “之前,我压根不知道政府已经帮我买了保险。”回想当时灾后一无所有时,保险公司送来2万多元赔偿金的情形,董春娥仍显得很激动,“政府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陈毅法说,玉环县地处海岛,属一类风险区域,是风灾水患频发地区。近年来,该县多次遭受台风袭击,尤其是1997年11号和2004年14号两次强台风的正面袭击,损失惨重。据统计,2004年以来,在历次台风暴雨中,该县遭到重创的农户有200户,倒塌房屋370多间,遭受局部损失的农户有8000户,合计损坏房屋2.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多元。

  减灾安居工程就是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变灾后救助为灾前救助与灾后救助相结合,对困难群众危房实施全面重建和对困难群众陋房全面修缮,以及对困难家庭实行政策性住房和家庭财产双保险,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困难群众因灾倒房损失降到最低点,从根本上为困难群众筑起一道有效的减灾防线。

  对此,受益于此项政策的清港镇前路村低保老人林招娟也深表感激。

  去年,73岁的林招娟大妈家的老房子被列入修缮范围,县民政局给她送来3000元的房屋修缮款。7月初,当林大妈搬出老房等工人来修缮时,50多年的屋顶竟因白蚁蛀空横梁而轰然塌下。接着,县民政局和镇政府又送来慰问金,帮老人修建起了两间50平方米的新房。

  “如果不是政府帮我修房子,我的老命早就没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林大妈乐开了怀。

  安居工程温暖孤寡老人

  古稀之年免费住上新房

  2007年底,为进一步完善住房救助体系,保证每位特困群众都能住有所居,玉环县开始建设安居工程小康房,免费向当地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特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众提供住房。截至目前,玉环已建成4座安居工程小康房,40名特困群众从中受益;今年年底又有5座即将完工。另外,五保供养政策在玉环得到全面落实,集中供养率达97.25%,城镇“三无”供养率达100%;年底即将建成的1000平方米廉租房、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也将进一步满足该县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

  11月16日中午,冬日的暖阳显得格外温暖。在玉环县干江镇甸山头村,10间坐南朝北联建的安居工程小康房门前的绿地上,70岁的黄开土老人正悠闲地站在健身器械上,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他指着面前这排崭新整洁的青砖黑瓦房,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这房子是今年2月份政府出钱村里出地,专门给我们村孤寡老人建的,我住在左面第3间。”

  黄开土老人没有结过婚,10年前母亲去世后,他就孤身住在半山腰的石头屋里。去年,玉环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中供养孤寡老人,村里就积极征地,在村中心建起了10间安居工程小康房,每个房间都配置了厨房、卫生间,每个老人都配置了生活必需品。黄开土老人开心极了:“那些旧家什我可一件也没带,这里什么都有了!”

  崭新的生活,让黄开土老人整天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住在这儿的短短一个月时间,他拥有了人生的好多第一次:第一次住新屋,第一次用煤气灶,第一次睡席梦思,第一次看电视,第一次用坐便器,第一次跟城里人一样,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最让老人中意的是,这么多老伙伴住在一起,还有很多的孩子在门前的绿地上嬉闹。“我看着看着,心里就觉得,我这样一个孤独老人,能免费住新房,怎能不感谢政府啊!”

  就业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低保户学会靠技术挣钱

  近年来,玉环农民、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稳步开展,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6%内。2007年,玉环实现就业再就业1510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实现困难职工就业183人,培训人员500多人次;县残联帮助3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今年,该县还对全县农村低保户进行了就业培训,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就业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11月17日下午,在浙江新颖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专机车间里,25岁的王加林正在指导6名工人精确操作14台价值500万元的设备。作为厂里的技术人员,王加林分管着新颖公司最昂贵的设备,他感激地说:“我现在能靠技术吃饭,全靠政府帮扶。”

  王加林的家在清港镇芳斗村,在他19岁时父母先后病故,多年来,他一直与妹妹相依为命。妹妹为了让他上学,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2005年上半年,王加林从台州技术学院毕业,但因为学历不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又不过硬,找工作比较难。“将近3个月,看着妹妹独自撑着这个贫困的家,我郁闷得不得了。”王加林说。

  2005年9月,正当王加林一筹莫展时,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他联系了新颖公司。新颖公司接收了他,并马上送他去黄岩学电工和钳工技术,培训3个月,将近2000元的学费还有吃住费用全部由新颖公司承担。

  王加林自豪地告诉记者,因为技术过硬,老总很信任他。现在,他管理着6位工人,负责这14台专机和复合机的技术指导。“我读书时,是政府的低保金帮助了我和妹妹,现在我每月工资有2250元,我已经脱贫了,再也不需要政府为我操心了!”王加林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台州资讯 00020 他们沐浴在阳光里 2008-11-20 浙江日报000202008-11-2000017;浙江日报000202008-11-2000018;浙江日报000202008-11-2000019;浙江日报000202008-11-2000020;浙江日报000202008-11-2000022;浙江日报000202008-11-2000016;浙江日报000202008-11-20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