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地坍塌后的“报料”人
■本报记者 沈宇翔
地铁工地坍塌第一报料员
2008年11月15日下午15:20左右,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不到10分钟,职业报料人周安荣拿起手中电话,给《今日早报》、《都市快报》等近10家新闻媒体报告了这一消息。
“当地的村民,经过的出租车司机,好几个人都在事故发生现场给我打电话,我经过核实之后马上向媒体报料,”说起这一突发事件的来源,周安荣相当得意。做新闻报料人4年多,周安荣已经编织了一个他人很难企及的消息网,保安、司机、护士、社区大妈等等,社会的角角落落都有他的线人。在杭州的报料界,周安荣因此享有“民间第一新闻发言人”的称号。
周安荣的报料生涯,要从2004年2月22日一早说起。那天杭州刮起了大风,在西湖长桥公园,湖里大大小小的鱼儿都被浪头打到岸上来了。周安荣觉得好玩又稀奇,就打了两个报料电话。没想到,报料还能拿钱,一家报纸给了100元,一家给了50元。从此,报料成了周安荣晚年生活的第一大事。“市民周先生”、“市民周安荣”,成了周安荣在报纸、广播上最常见的称呼。
报料年头长了,周安荣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够给大学生开堂新闻课。他将新闻归纳为五类:第一是时政新闻,“这不属于报料的范围,但是总路线、大方针,作为报料人每天都要关心”;第二是警示新闻,比如窨井盖被盗,乱点烟花烧着窗台,和民生密切相关,说白了就是为民做好事,“这些消息及时通报解决,我心里就特别舒畅”;第三是突发新闻,“就比如这次地铁坍塌事故,消息来得准确及时,就要依靠平时布线撒网;第四是经济新闻,全球的金融危机,周安荣就会多留个心眼关注周边的苗头。第五是趣味新闻,这也是周安荣最擅长的领域。西湖船娘换上结实新装、楼外楼前铁树开花、虎跑泉暂停取水……
这几年的报纸上,随便翻翻都可以找到周安荣报料的“趣味新闻”,西湖边的一草一木一石,对土生土长得到了花甲之龄的周安荣,那是熟悉得像自家人。“西湖里第一朵荷花开啦!”周安荣一声“令”下,顿时杭城10多家媒体记者蜂拥至西湖边,长枪短炮,齐刷刷对准了只有三分之一截小拇指大的一支花骨朵。连续3年,杭州第一个给媒体提供荷花报料的,都是周安荣。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料界,争做第一是要靠秘诀的。向周安荣询问这个问题,他颇为玄乎地回答:“多跑、多看、多问。”无论刮风下雨,天冷天热,一年365天,周安荣每天在外跑,呆在家里就浑身不自在。他还经常去五堡、七堡等钱塘江边上转转,给那儿的保安分支香烟,因为“联络感情”很重要。西湖边的保安、医院的门卫、路边摆香烟摊的老板,都是他经常聊天的对象。工作做到位了,老周就经常会收到陌生的报料电话,地铁坍塌的第一时间报料,也就得益于此。
报料群体在不断扩大
能够被新闻媒体录用的报料是少数,而能够抢先第一个报料的人更只有一个。排在周安荣后面向媒体报告地铁坍塌的,多得数不清,在《今日早报》的热线记录中,接线员告诉我,黄志宏就是其中一个。
“我是下午四点钟打电话告诉媒体的,接线员就说已经迟了。像这样的突发事件,自己能在现场的毕竟少,从别人口中一道道转过来,就耽误时间了。”黄志宏的语气里颇有点遗憾。不过黄志宏有他的特长。
比起周安荣,黄志宏的报料资历毕竟要浅一点。但是,因为年轻,因为兴趣广泛,他对新闻报料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今年52岁的黄志宏内退在家,平时爱好音乐、美术、摄影、剪报。家里订阅的各类报纸杂志,黄志宏但凡看到好的新闻、照片,都会剪下来作为收藏。3年前,黄志宏在西湖边的涌金池附近摄影,当相机镜头对准涌金池中的金牛雕塑时,他愣了一下,“金牛怎么变成黑牛了?一定是长年风吹雨打让金牛雕塑褪色生锈。”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黄志宏拨通了报社的热线电话。令人欣喜的是,没过多久,黑牛又恢复到原来金光灿灿的金牛,黄志宏从此找到了满足感。
“我给媒体报料,不光是为了拿报料奖,更是为了新闻兴趣,家里人还反对,说我一个月还要打掉一两百块钱的电话费,但是,我就想,我知道的事情,也让大家都知道,”黄志宏还有自己对新闻的理解,自己报料的新闻,应该对和谐社会有帮助。
前段时间,黄志宏发现杭州一家美容美发学院要搬家了,这让这个社区的老年人颇为挂心,因为这所美发学院的学员常年坚持给这个社区的老年人免费理发,现在的理发店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搬家之后老人们都不知道要去哪里理发了。在黄志宏眼里,像这样关注民生的新闻线索才是好线索。
黄志宏对于新闻的敏感度让我这个记者都诧异。他和河坊街那个常年扮演“武大郎”的演员交上了朋友,最近,“武大郎”来电话给他,说要回到河北沧州老家去了,因为工资少、工作时间长、对象还找不到。于是,黄志宏约好了时间地点给“武大郎”送行,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媒体。这样的新闻策划能力,够资格到媒体做个新闻策划人。
采访中,黄志宏还不忘记和我讨论新闻价值。杭州第一家体育用品商店“西湖体育用品商店”关门了,“可是家百年老店啊,应该有料”;武林广场8少女雕像拆除当天的图片新闻也应该有价值……
黄志宏还借机给媒体提了一条意见,“现在的都市媒体太关注负面新闻了,哪里车祸了,哪里死人了,医院、殡葬馆都有人蹲点,我觉得没什么意思,和谐社会,应该多报点有正面意义的新闻。”
网友人多势众成气候
周安荣声称自己是地铁塌陷事件的第一报料人。
但是,如今的报料人队伍空前壮大,竞争激烈。
“据杭州网网友报料,今天下午3点15分左右,萧山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出口附近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事故。”这是在网络上出现最早的对于杭州地铁塌陷事件的报道。据撰写这一消息的杭州网记者施文称,这一消息的来源,是杭州网报料QQ群的一个网友,“这位网友在QQ群上给我们发了这条消息之后就闪掉了,我们都不知道他是谁。真要谢谢他,使得我们最早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
向各大媒体报告这一消息的报料人真当不少。第一时间对地铁塌陷事件进行现场直播的新闻媒体,其使用的新闻素材,文字、图片乃至短片,都纷纷标出了来自“网友甲”、““市民乙”的字样,并且源源不断。
报料人的积极程度甚至让新闻业内人士自愧弗如。19楼论坛“草根消息”的版主告诉记者,塌陷事件发生的时候,她正坐公车赶往银泰去血拼的途中,这时手机响了,接到了一个论坛的坛友“我是一只鱼”的手机打入,“他问我在不在上网,他下午时分拍摄到了杭州地铁萧山段大面积塌陷的第一时间图片报道,希望我可以帮他给发到19楼上。”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指出,大量新闻报料人的出现,丰富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源,扩大了新闻媒体的报道面,弥补了重要新闻事件记者不在现场的缺憾和尴尬;同时,它也打破了过去新闻源无偿提供的传统观念,树立了媒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象,并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社会中媒体与受众的新型互动关系,确立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体地位。
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着传播意识的时候,这对新闻媒体,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挑战。
周安荣不无忧虑地说,“你们不要报道我了,饭碗都要被人家抢走了。”当人人都有能力有条件成为记者的时候,做为传统媒体的记者,我们也要想一想,如何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做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