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00万人以上,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23.42万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1.3万余人,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浙江师范大学的师范毕业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实现了充分就业,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究其根本,得益于学校一直以来重视教师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师范生培养新模式。
三大板块培养新型老师
当今社会不缺教师,缺的是优秀教师。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大众需求、反映新时代精神的优秀教师,2007年上半年,浙师大对2007级师范生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了科学的界定:学校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所需的核心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的框架,并以此为目标,研发了职前培养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课程3个模块。对于这一培养模式,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梅新林教授形象地概括为“三大板块培养新型老师”。
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浙江师范大学建设了一套独特的PRT课程体系,P是教育心理,R是教育研究,T是教育技术,要求每一位合格的新型教师都必须具备这三种核心能力。
另外,浙师大于去年开始选拔优秀本科生攻读“4+2”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为重点中学培养未来的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的接班人。
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日前,义乌二中给浙师大发来感谢信,称赞浙师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为义乌二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外事接待工作作出的贡献。这一届学生受到实习学校的特别欢迎和上半年学校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考核是分不开的。作为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浙江师范大学教师专业技能考核的实施,切实强化了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师范生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师范技能更扎实了,上讲台不慌了。
学校从1999年开始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至今已有10届,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在校生参与。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技能教学,浙师大还于今年5月13日,建立了教师教育实训中心。
组建实战+团队的师资队伍
浙师大面向全国聘任一批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学特级教师,组建“教师教育特聘教授”队伍,并要求其成员至少在附属中学兼任一个班的课程,保持他们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的敏感性,以期最终构建一支既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很好指导师范生的优秀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师教育的研究,在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的同时,成立了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有效整合校内的教师教育研究力量,找到新的研究增长点,为学校的教师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决策咨询,促进教师教育学院研究层次的提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徐辉教授还应邀担任了研究院院长。
在内部挖潜的同时,2007年11月,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此举也是学校引进优质教师教育研究资源,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