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是温州农业不平凡的30年,也是温州农业辉煌的30年,更是温州农民得实惠最多的30年。
30年来,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坚持城乡统筹,实施创新强农。许多温州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温州农业改革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非凡的跨越 神奇的创造
温州农业的划时代征程
“农老板”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前,温州农民生活处于温饱不足的状态。那个年代,农民的生存方式基本上是以种粮为主。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原本有着温州粮仓之称的柳市平原奇迹般地出现了全国瞩目的“电器王国”,全镇80%的劳动力几乎一夜之间转向了二、三产业。1986年的春天,南士木从88户农民手中转包了107亩粮田,开始规模经营。第二年,便办起了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私人农场。1993年,47岁的南士木在土地规模经营大获成功的基础上,创办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海昌农业实业公司,向传统农业发起挑战,他也成功从一个种粮大户转身成为一个“农老板”。
专业合作社雏形初现
在南士木之后,温州这片商品经济大潮澎湃的土地上,涌现了大批种粮大户。在这批有着超前意识的农民的实践下,温州的广大干部群众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效转变,为温州初期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赢得了主动,加快了第一产业的大批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声春雷,中国广袤的田野上涌动着春的气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农民蓄积已久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作物产量、质量大幅提高。在人多地少的温州,光靠耕作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难以致富。于是,一部分农民告别田野,进厂打工,进城经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承包地流转成为可能,种养大户应运而生,专业合作社雏形初现。
如今,温州已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225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9家。
特色农产品名扬全国
1990年夏,北京亚运会,来自温州瓯海的瓯柑成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供应的唯一柑橘类水果,轰动京城。
如今,瓯海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瓯柑之乡”,2007年,瓯海区现辖行政区域内的瓯柑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国瓯柑之乡”仅仅是温州18个中国“特产之乡”之一,永嘉的乌牛早茶、平阳的马蹄笋、苍南的四季柚、洞头的羊栖菜……这些带着浓郁温州特色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格外抢眼。
“特色”是温州农业的活力,更是温州农业的潜力。一方面,温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资源多样性异常明显,很多农产品为温州特有;另一方面,温州人多地少,走“特色”农业是温州的必由之路。
2003年6月,《温州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和《温州市安全农产品发展规划》出炉。两个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构建温州特色优势农业新格局。
温州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亚热带气候,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高效益。
如今,“城郊特色产业带”、“平原特色产业带”及“山区特色产业带”在温州已经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温州还获得了“中国马蹄笋之乡”、“中国花蚶之乡”等18张“国”字号的“金名片”,特色农业成了温州的金字招牌。形成了畜牧、蔬菜、水果、茶叶等十大主导产业,基地规模达150万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相继涌现,瓯海、龙湾丁岙杨梅、瑞安东魁杨梅、苍南四季柚、永嘉早香柚分别获全省十大精品杨梅和十大名牌柑橘称号。
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富裕起来的温州农民还大胆“走出去”,到省外甚至国外承包耕地,建立农产品基地。针对发展空间狭小、资源缺乏的实际,充分发挥温州市场经济起步早、经营机制灵活、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组织实施了农业“走出去”战略,把农产品基地建到外地,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再造一个新的温州农业。目前温州已有170个经济实体、1万多位个人以不同形式在外建立以粮食和水产为主的各类农产品基地130多万亩,其中经营耕地80多万亩,水面50万亩,建立加工企业80多家,总产值达50亿元,相当于温州农业的二分之一。
科技兴农与“食无忧”
政府用科技增加农业含金量,进一步加快了温州农业发展的步伐。温州农业局组织实施了“丰收计划”、“农业科技计划”、“科技入户工程”、“科技三下乡”活动、“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等,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在加快农业发展的同时,温州还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连续实施“食无忧”工程、“放心农产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安全整治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近几年蔬菜、畜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温州全市已制定农业标准规范300多个,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93个、面积达90万亩。已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91个、绿色农产品44个、有机农产品45个。建立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3个,基地和企业的检测点逐步完善。
一组数据见证了温州农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到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3.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5.2亿元,牧业产值25.4亿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951元。全市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28万亩、总产71.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00.1万亩,年末生猪存栏57.9万头,家禽存栏1196.2万羽,茶叶总产4024吨,水果总产21.9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