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广告
3  4  
PDF 版
· 仁术爱心系众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仁术爱心系众生
——宁波市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70周年发展纪实
  象山,中国黄金海岸线中部,滔滔东海之波簇拥着一颗翡翠般的明珠。象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坐在县城塔山公园草坪上,你大概不会想到这里曾是镶嵌于万顷碧波之中的金沙滩,是六千多年前先民繁衍之地。在塔山南麓,矗立着一座具有70年历史的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在跨越两个世纪的航程里,她始终遵循着“仁爱济世、心系民生”的宗旨,“和谐、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造福百姓,惠泽苍生。

  从仅有一张简易手术床的卫生院,到今日集医疗、急救、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以自己的飞跃凸显了大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宏观发展历程。

  2007年,门诊人次突破60万,出院病人达1.82万,住院手术例数达6021例,分别较5年前增长62.9%、62.5%、62.1%;开放床位数600张,规模居全省县级医院前列……近年来,医院坚持“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的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以创建“平安医院”为抓手,倾力打造象医品牌,在全新的思路中奋力前行,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稳步迈入了发展快车道。

  优化环境见真情

  在众多的院徽中,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的院徽显得别具特色:圆形图案上方正中的白色十字表示该院是象山的医疗中心和急救中心,一切工作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周边四颗红心代表广大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海、陆、空均以蓝色为主调,提示医院地处浙东滨海城市,同时寓意为医院是救死扶伤的绿色通道。白色海鸥象征象山第一人民医院的白衣天使。大海波浪和海鸥展翅腾飞意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医院已成为象山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跨进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

  医院新大楼的开诊运行,这是县第一人民医院建院以来最大的一次跨越。2003年6月28日,医院由占地面积23.3亩、建筑面积16584平方米的老院,搬迁至按国家三级医院标准设计建造,占地180亩、建筑面积5.52万平方米的新院。作为当年宁波市重点工程,新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吸纳了最新的医院建筑成果,充分体现了园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左伟院长表示:“我们要努力改变人们以往对医院的印象,让人们感受到人间真情与人文关爱。”这个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进入医院,如同步入了星级度假酒店。每个病房都有卫生间,配有彩色电视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先进设备及中央空调、热水供应系统、传呼系统、自动消防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特需病房采用了套间设计,实现会客、休息功能分区;在候诊区,免费使用的饮水机随处可见,患者欣赏着精彩的电视节目有序候诊;在儿科门诊输液区,这里的卡通设施使小朋友“玩”得开心。在现代化设计的标识指引下,患者能轻松地到达想去的科室。

  今年2月,医院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开通门诊电子叫号系统和“一卡通”服务,朝数字化医院迈了一大步,此举走在了宁波市前列。据介绍,“一卡通”服务就诊卡是集挂号、就诊、划价、交费、检查、治疗、取药、信息查询等多项就诊流程于一体的多功能卡,具有“安全、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不但可以方便患者就诊,减少现金交易,还可以将以往分散的划价、交费等程序集中起来,优化看病流程,减少排队现象,缩短看病时间。病人的就诊环境也大为改善,在候诊厅内耐心地等待电子叫号,既避免了插队和托人情看病的情况,也保护了病人的隐私。诊室环境变得十分安静,医患一对一沟通,使医生能更好地安心给病人看病。

  医技精品显优势

  左伟院长说:“要面向宁波,接轨沪杭,赶超省内同类医院,只能靠医技水平说话!”围绕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思想,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大力发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全力构建技术创新型医院,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医院发展的关键。

  在优势上做文章,就要创出自己的技术精品,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为此,医院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购置更新医疗设备。现拥有菲力普1.5T超导型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八排四层螺旋CT、菲力普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机(DSA)、日本富士DR、CR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根据不同手术的需要,医院还设有8个不同级别的洁净手术室,为抢救危重病人、开发高难度复杂手术创造了一个严密无菌的洁净环境。先进的设备配置水平基本保证了象山患者不用出县就能得到科学的诊疗服务。

  学科发展是提高医技水平和科研实力的关键。医院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通过竞擂的办法确立了7个重点学科和2个后备重点学科,每年开展一次新技术、新项目的评选,并对获奖项目予以重奖。近两年来,医院共有16个科研项目获得了省、市、县级科技成果奖,其中《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诊治胆胰疾病》获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各项新技术新项目陆续开展,临床效果明显。

  医院消化内科是象山县重点学科,消化内镜中心设立了结构齐全的工作室,包括内镜诊疗室、内镜清洗室、储镜室、复苏室等,同时引进目前国内最新型最规范的诊疗设备(如五槽式内镜清洗消毒系统),每年开展胃肠内镜检查治疗达万例以上,是宁波市内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内镜中心之一。该中心的ERCP诊治胆道疾病总体技术经省市专家组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消化内镜中心又承担起了一项省级课题的主持工作——2007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A类):中心体异常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造就人才大方阵

  高成本买回先进设备,医生却因培训不到位而摸不准设备的“脾气”;花大力气培养的骨干医生,到头来却“另攀高枝”;千挑百选的医学院高材生,面对病人却乱了阵脚……一次次的教训,让医院领导深感转变用人观念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科教兴院的前提,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梯队。”2005年10月,刚走马上任的左伟院长确定了“人才立院”的方略,提出“留住现有人才,柔引急需人才,用好优秀人才,激活潜在人才,培育未来人才”的人才工作理念。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医院就大力扶持,创造环境,放手用才。

  近年来,医院引进外地人才20余名,其中有5人已担任了医院的中层干部。同时,医院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确定不同的培养管理重点。对低年资住院医师实行“积分制”管理,培养“医坛新秀”;选拔一批“中青年医学拔尖人才”,重点加以培养。2007年,医院有2人分别成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和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

  始终瞄准医学发展和市场前沿,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医院逐渐形成了人才螺旋上升格局。目前,医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93人,占职工总数的88.2%,其中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204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9人。拥有省级基层名中医1人,象山名医7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0人,县级业务骨干19人。象山县放射、麻醉、护理等八大质控中心均设在该院,并常年开展活动。

  制度护航保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用制度保证。为此,配合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医院出台了《医疗文书质量管理规定》,着重加强对医疗文书质量的三级质控管理,即由病历质控委员会负责基础质量控制,由各科室主任、病历质控员、临床医师负责环节质量控制,由病历质控委员会与病案室管理人员负责终末质量控制。检查结果与执业、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直接挂钩。

  健全医疗安全查房制,将医疗安全“关口前移”。落实专人分组进行行政总查房(包括夜查房)、医疗质量查房、医疗安全查房、护理查房和医技查房等,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左伟院长表示:“质量等于人品;医院一靠质量,二靠质量,三还是靠质量。”以制度保安全、以质量促安全,几年来,医院先后制定、修订近百项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护质量控制体系,各科室全部建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档案,并把医疗质量督查制度化。把每年8月定为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月”,每年开展1~2次技术大比武或操作竞赛,在全院营造一种“人人讲质量,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医院在省内率先推出了投诉无争议制度;在全院范围内公布院长代表电话;在医疗责任追究中,实行当事人陈述申辩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集体投票决定责任大小制度,基本做到了公正、公平。

  如今,医院的整体护理率达到100%。把每次护理作为一次展示服务水平的机会,在该院已经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习惯。2007年,门诊与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9.0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64%,无一起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比同期下降10%以上,低于同级医院平均水平。

  用心服务促和谐

  一个灿烂的笑脸,一次周到的服务,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如今,在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有一群“白衣天使”特别引人注目,她们都是护理专业毕业生,经过严格的酒店礼仪培训后上岗的,就像她们美丽的年龄一样,她们对工作有着火一样的热忱。有一天,一位残疾人来到了医院,正当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美丽的姑娘向他走了过来:“先生,我能帮助你吗?”她先帮助患者挂上了专家号,然后又带领着患者找到就诊科室,看完病后她又帮助划价、缴费、取药……一声再见,像春风一样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

  在象山一院,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爱病人胜过爱自己,心甘情愿地把苦、累、怨留给自己,把安、乐、康送给病人。走近他们,你会为生疏的生命能得到如此的尊重而感动。

  一位七旬老人患胆囊炎住院,每天因便秘而痛苦万分,吃了泻药也没用。这时宁波市劳动模范、护理部主任韩荷玉过来了,她用手指将老人积存在直肠内坚硬恶臭的粪便一点点挖出来。老人痛苦解除后激动地拉着她的手说:“我自己女儿都很难做到的事,你却做到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再到感动服务,医护人员用每一个小小细节培养和谐医患关系。事实上,这在象山一院已成为了一种整体习惯。一杯免费开水、一张科室联系卡,一张为行动不便病人提供的免费轮椅、一张为外地病人寄出的化验单……点点滴滴,凝聚着广大医护人员的爱心。

  病人出院了,医院的服务并没有就此终止。医护人员会主动给患者打电话,询问病情的恢复情况;他们为患者答疑解惑,指导病人早日康复;他们走访患者,走访社区单位,主动征求意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变“坐堂行医”为“开放行医”,变“病人求我”为“我为病人”,医护人员用无私的爱心、真挚的服务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院以精细管理从源头控制,积极实施单病种限价收费和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通过加大监督、考核、处罚力度等措施坚决制止开大处方、滥检查、滥用药等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规范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和不合理处方通报制度;严格控制药品收入比例,对各科室限定廉价药品使用比例和人均住院费用、严格执行药品费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落实抗菌素费用前三位淘汰制度。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人次数大幅度上升了,而医药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公立医院,我们不能只想着赚钱,更要强调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左伟院长的话语掷地有声。

  近年来,象山一院积极建设医院文化,开设了医院文化长廊,编印《医院文化手册》,开展医院文化系列培训,以此来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和氛围。为了解决海岛山区等基层群众的就医难问题,医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名医下乡”、“社区健康讲座”等各项活动,真正体现了“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服务宗旨。2007年,医院被评为“象山慈善事业贡献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医院先后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医院,浙大附属一院、二院协作医院,实现“接轨沪杭甬”的目标;在2007年宁波市20家县级以上医院满意度调查中,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名列前茅;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得到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充分肯定;以优异成绩获得“省绿色医院”称号;以高分通过省级档案达标的认定。

  “才见银水动地来,又将赤岸浮天外。”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现了第一次腾飞,是他们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抓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为群众提供服务优质、价格低廉的医疗保障得来的,但他们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左伟院长又向全院职工发出了“二次创业”的号召。面向未来,左伟院长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不断创新办院思路,借鉴海尔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跳出医院看医院”的管理思路,明确医院在“十一五”期间将按照“规模适度,做精做强,稳健经营,横向协作,滚动发展”的方针,推进医、教、研的同步发展,到2010年,争取建成三级乙等医院。

  一叶风帆迎日出。我们相信,象山第一人民医院会迎着世纪的曙光,驶向更为广袤的天地。 (孙建军 周德曙)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广告 00008 仁术爱心系众生 2008-11-18 浙江日报000082008-11-18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