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乡村特色展示迷倒城里人
· 老手艺濒临失传
“种文化”重获新生
· 让人叫绝的创造力
· 民间民俗工艺品展上的三大“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宁皮影、硖石灯彩、无骨花灯、扇面绘画,“千镇万村种文化”民间民俗工艺品展,处处都散发出浓浓的泥土气息——
乡村特色展示迷倒城里人
本报记者 刘 慧 实习生 曹小波
  激情、奔放、温柔、多情,来自乡间500多名农民原汁原味的演出,让观众如痴如醉;精致、绝妙、丰富、古老,来自民间艺人的1500余件工艺作品,令百姓赞叹不已,浓浓的乡村特色迷倒了一个个城里人。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化厅、浙报集团、省广电集团、省文联举办,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承办的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展示活动,两天来在杭州高潮迭起。

  妙手绝活

  尽显草根艺术的魅力

  你听说过刻在薄纸上的艺术品吗?在今天的“千镇万村种文化”民间民俗工艺品展上,纸上刻景的“绝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一张笔记本大小柔软单薄的宣纸上,雁荡山主峰的图景正一点点地向观众显现出来。一刀、两刀、三刀……农民金钱妹在10平方厘米左右的宣纸上竟刻上了上千刀,而且刀痕粗细错落有致,真令人啧啧称奇。

  一根麻线绣到底的淳安麻绣、手工烙花的天竺筷、沿袭至今的宁波十里红妆、瑞安木活字印刷、栩栩如生的海宁皮影戏、连酒缸都是艺术品的绍兴黄酒、土生土长的衢州农民画,各种石雕、木雕、贝雕、铜雕、根雕……来自美国的Nicoo拿着摄像机,恋恋不舍地连用三个“fantastic”(棒极了)向记者形容他的感受。

  三捏两弄,一个栩栩如生的小面人就在指尖出现了;一片棕榈树叶子能编出老鼠嫁女的生动场景;一把剪刀则能在纸上剪出奥运福娃……农民兄弟的妙手绝活,让城里人充分感受到来自草根的艺术力量。

  借着双休日的空当,一群小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在嘉兴展厅看海宁皮影。而传承千年的海宁“硖石灯彩”则成为女孩子的最爱,那盏盏鱼灯、鸟灯、花篮灯透出的诱人光亮,女生们都说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灯。

  民间艺术

  赢得都市人青睐

  “这两年,剪纸越来越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文化含量也渐渐引人注目。剪纸正快速走进人们的家居,并被各大文化机构收藏。”许多在场馆中淘宝的中国美院的师生告诉记者。

  如今,渴望与民间艺术相近相亲的都市人越来越多。漫步浙江展览馆的民间民俗展厅,你会听到城里人对农民“种文化”最直接的看法:“民间艺术有它最实用的价值。”记者看到,农民现场制作摊位前总是流连着不少的市民、游客,他们演示的无骨花灯、扇面绘画等工艺品,总被城里人一抢而空。花几元钱、买个小玩意是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有兴趣的甚至还可以现场讨教几招,自己也做个简单的手工艺品。

  在当下生活中,草根艺术一个好的创意就是一个金点子,可以让民俗文化真正走向大市场,成为新的时尚,也可以让小小香包成为市场新宠。我省民俗专家王淼坦言,“种文化”让更多的农民焕发创作活力,“种文化”让更多的民俗宝藏融入现代生活,找到在现实中的发展空间。

  (本报杭州11月16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4 乡村特色展示迷倒城里人 本报记者 刘 慧 实习生 曹小波 2008-11-17 48256F32002924A6482575030029B8C3[A1-刘慧≈A4-曹小波(实习)≈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