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阵阵,载歌载舞,今天,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展示活动在杭州武林广场和吴山广场同时举行。农民朋友们带来了新一年“种文化”的成果。与去年相比,今年演出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新亮点?农村文化在这一年里有什么新的变化和创造?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此次“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节目的审定评委。今年来,他们下到农村基层,跟着农民朋友们一起“种文化”,有着最深切的感触。
“农民的生活和文化观念变化很大,这次一批新创作节目不仅富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让人耳目一新。”省群众艺术馆馆长张卫东兴奋地说。现在的农民接受文化很快,创造文化更快。温岭的《农家乐》打击乐,31种器材全部取自当地农村的日常用具。高脚桶、擀面杖、洗脚盆、铜火炉……只要能发出声音的,都派上了用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丽水农民千方百计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展文化活动,今年,他们创新演出的“农民时装表演”,把南瓜叶、香蕉皮、大白菜……各种瓜果蔬菜都做成了时装。你看这样文化种得多有意思啊。
省群艺馆表演艺术指导中心主任施国庆表示,与以往在大都市、县级“种文化”不同的是,如今的“种文化”已完全深入到乡村,可以说一个节目带动了周边每个乡村种文化的参与热情。比如,《象山渔鼓》就是由六七十位当地农民跳的,如今,这些农民在自己跳会以后,又回到各自的村庄带出了一批会跳《象山渔鼓》 的队伍。
“从以前简单的说唱、快板,到今年高难度的大型广场舞蹈,农民朋友们的追求越来越专业,演出水平越来越高。”省群艺馆副馆长邬勇谈到,《余杭滚灯》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节目。而今天余杭村民们带来的这个“后奥运版”,除了本身的9套27个动作,又增加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和舞蹈动作,每招每式都刚劲有力。而《山哈布妮崽》这支舞蹈中,丽水姑娘们身穿红色畲族民族服饰,随着粗犷、豪放的音乐翩翩起舞,好像一朵朵盛放的山茶花,水平绝不亚于专业舞蹈队。
专家们还表示,重大的变化是,现在农民“种文化”早已不满足于演个节目,而是开始“种”文化品牌了,“种文化”的概念正进一步扩大。像嘉兴的农民画、舟山的渔民画,当地农民甚至还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地办起了画展。
(本报杭州11月1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