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舟山11月13日电(通讯员 李杰 洪伟 记者 谢国平)“到杭州去展演一下我们海岛特有的绳结。”今天,嵊泗县黄龙乡老人刘友久踏上了去省城的路。在这次“千镇万村种文化”展示活动中,老人将现场表演自己的绝活。
说起打绳索结,刘友久一脸认真:“其实,旧时打鱼的,人人都会打各种绳结。在海上,这绳结可是保命的啊。”
绳索结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更是一条安全绳。刘友久至今掌握了近百种打绳索结的手艺。捕了几十年的鱼,他的渔船从来没有出过安全生产事故。下船后,刘友久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打绳索结,并且改进技术,使绳索结变得更易结、易解和牢固。
“现在,很多绳索结已经派不上用场,年轻一辈又不感兴趣,我担心这门技艺会失传。”说到渔用绳索结的传承与发展,刘友久有些担忧。随着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前捕鱼用的帆船都改成了机帆船,像帆船撩后结、倒八卦结、老菱卜结等这些与帆船作业相关的编织技艺目前已无人问津。
去年,黄龙乡举办的开渔节上,展出了刘友久的74种绳索结,引起轰动。一个下午,近千人参观了这个小小的展览。据当地文化部门的同志介绍,长年来,文化生活相对枯燥的海岛岛民,用绳结来装扮自己的生活,他们甚至用彩色的绳结作为挂饰,布置新房等。如今流传千年的舟山群岛渔绳结,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刘友久说,他还受邀到黄龙小学,为学生们上了一堂渔绳结技能课,学生们很有兴趣。目前,黄龙乡正准备在小学设立劳技课,请刘友久传授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努力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