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机构多,人人都有“一官半职”,甚至一人身兼多个部门的科长的现象,在庆元以前的县级机关部门中是一种常见现象。
而另一方面,当群众需要办事的时候,又会经常出现只要有一人外出,其他人又无法顶替他的工作,办不了事。
从2007年开始,庆元县在县级部门实施大科室改革,要点正在于打通内部机构之间的分割,虽然也有人员分工,但均在同一部门内实施,不会再发生一人出差,工作停顿的状况,使机关以整体形象对外办公。这对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不用找这科那科
逮着一个就能办事
10月28日上午,庆元县安南乡权山村村民陈世勇、陶丽芬夫妇俩来到庆元县民政局。他们收养了一位婴儿,要办理收养登记手续。
按照以前的科室分工,这顶工作由陈观喜负责。陈世勇事先打听了主办科室和科长,村里人告诉他要找到陈观喜科长才能办理登记手续。以前村里有人来办收养登记,就是因为主办科长陈观喜不在而白跑了一趟。
不巧的是,陈观喜这日正好在杭州出差。
陈世勇觉得自己白跑一趟,又得改天花一整天时间,有点丧气。
一位民政局工作人员看他不像是办私人事务,便问了一句是办什么事。
陈世勇反问这位工作人员,婴儿收养登记手续是否应该找陈观喜办理?
工作人员立即把陈世勇、陶丽芬夫妇俩带到大门旁的的社会事物管理中心。
在这里,虽然分工的工作人员陈观喜不在,但其他工作人员看了陈世勇夫妇提供的资料后,认为合乎收养登记条件,当场就给他办好了婴儿收养的各项手续。
陈世勇不知道的是,民政局已经没有专门办理婴儿收养的科室了,这项业务现在被归并到“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办理。而且,只要这个科室有人,不管是科室分工的哪项业务,即使分管人员不在,其他人也必须为他办理。
陈世勇所在的安南乡,地处浙闽边界,交通不便。进县城办一趟事,得花掉一天工夫。虽然民政局的机构早在去年就改革为两大业务科室了,但陈世勇不知道这个消息,以致他以为只能找陈观喜才能办理。
“办理婴儿收养登记手续需要到我们民政局办理两次手续。以前由于社会事务科分管村委会换届选举、收养登记、殡葬管理等事务,特别是上半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陈观喜经常要下乡,来找他办事的人就经常要白跑一趟。”原行政许可科科长王焕设说,“现在好了,经过科室调整,需要民政局审批的事务都集中到我们科室,群众来办事方便多了。”
当然,王焕设现在也不是科长了,而是社会事务管理中心的副主任。
原来的15个科室
现在被并为了3个
事实上,以前找不到人办事的不止普通民众,甚至连领导也不知道该找哪个科长才对路。
当吴庆洪2007年4月份调任庆元县民政局局长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如此:“除了局领导,剩下的几乎全是科长,业务分得很细,每个科长又身兼几职,连我都搞不清。”
而一旦有一个科长外出,不但前来办事者,就连吴庆洪这个局长,也经常找不到人办事。
根据编制办的规定,庆元县民政局设一正三副局长,另设专职党组书记,下设15个科室、办,承担了20个大项,100多个小项的职能。
为了与上级机关对应,这些机构不得不设,这些职能确实也归民政局署理。按照一般的行政规则,因事设岗,也在情理之中。
但民政局只有16个行政编制,除去5名局领导,剩下的11人只能分身到15个内设机构任科长兼科员,像原婚姻登记处长李典华身兼福利企业工业办主任,社会事务科长兼收养登记、社区、村委会、救灾救济等内设机构的科长兼科员。
“只要有人外出,门一关,相应于几个科室停止办公了。”吴庆洪说。
前些年,包括吴庆洪曾任乡党委书记的隆宫乡,庆元全体乡镇进行了一轮机构“手术”,将原有的七站八所进行了同类项合并,以提高行政效率。
受此启发,吴庆洪找到县委书记蔡小华,询问能不能将职责确定到人,但将科室合并,一旦相应的人员外出,其他同科室的人可以替班。
“我当然支持。只要牌子不摘,对上仍然可以对应,部门内部的具体运作可以探索。”蔡小华说。
有了领导的支持,吴庆洪将原来的15个科室、办同类项合并到两个中心。一个是救灾救助服务中心,囊括了诸如社会救助、低保、集中供养、退伍军人安置、五保户等事务。
另一个是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社团登记、村民委员会、社区建设、行政区划、殡葬改革等划归于此。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内部管理中心,即办公室,将原来的财务、文秘、信息、、档案、督察、信访、移民、后勤等归并于此。
其中移民办被升格为副科级机构,主任由一名副局长兼任,但不设专门的办事人员和机构,而是放在办公室。
在人员配置上,原科长任中心副主任。经过竞聘,三名科长出任中心主任。三位副局长各分管一个机构。
由于股级干部与普通科员之间的待遇相差不大,因此此番“削职”改革进展顺利,不到三个月时间即告全部到位。
改革之后,副主任或者科员虽然也有不同的分工,但一旦外出,其他人可以代替他的工作,不再出现以前那种一人走即关门的情况。
科室少了 办事办公效率反而高了
民政局救助中心主任郑祖本说,以前一开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实际上相当于全体会议,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有些科长身兼几职,每个科室都得发言,会议冗长。每个科长都得准备好几个科室的发言材料。每到开会时间,等于局全体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岗位。
而现在,开会时只有局领导和三个中层干部,会议很快就结束了。
相较之前人人皆中层的局面,现在中层干部的作用逐渐显现。
“以前事无巨细都找我,现在不仅不找我,连副局长都很少找了,有事直接找中心主任协调。”吴庆洪说。除非两大中心之间有业务交叉需要协调,实际上这类事件极少。
即使有的话,因为现在一个副局长只分管一个科室,因此副局长之间的协调和中心主任之间的协调效果是一样的,最好还得局长出面协调才行。
对于民政局的三个副局长来说,由于不再协调分管科室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精力多腾出来用于其他事务,以及代表民政局出席各种会议等日常工作。
相比之下,审计局的副局长更为清闲。
作为有16名行政编制的庆元县审计局,除一正两副局长和一名专职书记外,还有12人分布在6个科室,但除了后勤工作人员外,业务人员只有7人,正好是6个科室的“光杆司令”。
原来的科室是根据审计对象的行业划分的,如行政事业审计科、财政金融审计科、经济责任审计科等。而根据审计工作规则,每次审计都必须要有两人以上,事实上审计工作早已打破了科室限制。
审计局局长王林生到任后,将原有6个科室并为两个,一个是局办公室,主要负责行政工作,做好协调服务等原局办公室职责;另一个是局绩效审计办公室,将原来的各业务科室的业务整合归并,统一由这个办公室安排。
改革后,王林生亲自分管局办公室,下设主任1名。负责业务的绩效审计办公室设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其中主任由副局长鲍巧玉兼任。
原有的直属分局撤销,原来由直属分局负责的基建审计业务由另一名副局长继续负责,但不成立专门的科室,也不给具体人员,需要人手的时候从绩效审计办公室抽调。
这样一来,庆元县审计局的中层干部只剩下三名,其中一名还由副局长兼任。
“以前比较乱,科室之间职能交叉非常多,局领导整天纠缠于协调这些关系上。”郑祖本说。
对于局领导来说,以前的主要工作在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关系,这块工作现在随着大科室的成立而不复存在,相应的调配人手的权力被集中于中层干部之手。
人选配置打破界限 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搭建平台
饶智敏是现在没有部门可以分管的审计局副局长,他原来是财政局副局长,2003年调到审计局后,一直分管财政金融和基建方面的审计业务。
饶智敏虽然没有分管的科室,但并不清闲。“临时业务”总是不期而至,他得不断组成审计组去应付。最近有些房地产公司产生纠纷,这块业务就由饶智敏带队负责。
当然,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和民政局的副局长们一样:代表部门去出席各种会议。
由于审计工作实际主审制,主审的权力比科室主任的权力要大得多,在具体的审计事项上,甚至大过局长。因此,饶智敏在调配人手时,并没有遇到阻碍。
“如果真碰上这种事情了,可以通过局长调动任何一位业务人员。”饶智敏说。
“一般我会协调,不会让副局长自己协调。”王林生说。
“我们领导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专业人员少一个就不行。”王林生说,“没什么事情很轻松,有需要协调的,让我们看一下。夸张一点说,都不要设副局长了。”
对于前往机关办事的民众来说,只要那个科室有人,不管他是否分管这一块,必须代表科室为民众服务,而不能以相关人员不在为由推诿。
庆元县没有强行推进这项改革,而是由各个机关自行选择。到目前为止,除民政和审计外,另有纪检委、农业局、水利局、卫生局、气象局和检察院等党政、司法机关进行了类似改革。
此外,出于对上级机关对口的需要,相应科室的编制并没有撤销,大科室实际运行,但原有科室的牌子不摘。
而在具体的人选配置上,甚至打破了人员身份界限。比如中层干部的竞聘,就不分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区别,一视同仁。“原股级干部的落聘是很正常的事。”县委书记蔡小华说,原有的一些科室工作是季节性的,造成科室之间苦乐不均,改革之后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蔡小华将大科室改革归结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公务员个人的素质和服务理念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平台支撑,则服务型政府仍难建立。
“部门机关本来就是由政府分出来的专业部门,部门内部再细分没有意义,大科室制打通了机关内部环节,使机关以整体形象对外办公。”蔡小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