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最大的困难是不理解!”
· 我省首例家庭施暴案在慈溪判决
· 天高任鸟飞
· 玉环小山村来了新“主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日前报道了东阳巍山中学老师郭承豪替600多名“抗战孤儿”寻亲的消息后,社会反响强烈。10多天过去了,却没有一条有用的线索,老郭说——
“最大的困难是不理解!”
本报记者 余勤 东阳市报道组 刘小红
  “抗战孤儿”就像我的亲人

  “我把这些老人当作了亲人。因为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11日,在东阳巍山中学图书馆,郭承豪对记者说。

  下士宅村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邻居讲,他是抗战期间被人贩子从绍兴卖到东阳的。郭承豪几次上门走访,可老人总是没好脸色:“我是本地人!”郭承豪并不气馁,他没事就陪老人说说话,还帮着老人买菜。日久天长,老人被感动了。一次,老人泪流满面地告诉郭承豪:“我的老家就在绍兴啊,那里有一座桥,我做梦都能梦到……60年了,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家啊!”

  老人一直隐瞒这个秘密,是为了不给儿子丢脸。他的儿子当上了村干部,老人不希望别人说儿子的父亲是被人拐到东阳的。他把痛苦埋在心底,独自一人日夜想念!

  郭承豪说,对这些白发苍苍的“抗战孤儿”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回家”,与朝思暮想的亲人见上一面。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10多天过去了,寻亲有结果吗?郭承豪说:“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很多人支持我,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还有热心的市民把他们知道的‘抗战孤儿’的信息告诉我,希望我能写进‘寻亲档案’里去。”

  郭承豪又长叹了一口气:“坏消息是,至今没有一条有用的线索帮助他们找到亲人。”他几次联系了绍兴档案馆,得知每天来打听“抗战孤儿”消息的人寥寥无几。

  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一是时间太久远了,很多关键的人物都已不在了。其次,很多‘抗战孤儿’在经历了太多失望和挫折后,不再对寻亲抱有期盼。”

  还有一种困惑让老郭感到苦涩:按说帮老人寻亲是一件善事,可部分老人的子女并不支持。“因为子女有出息了,是乡里镇上有脸面的人,他们不希望父母把‘抗战孤儿’的身份对外曝光,认为这样做会有损他们的形象……”

  更令老郭气愤的是,极少数部门工作人员的冷漠。他们觉得过去的都过去了,重新翻出来是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郭承豪说:“他们无视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漠视的是历史!”

  “这么多年了,独自一人在奔波,还想坚持下去吗?”记者又问他。

  “会,一定会!”他语气坚定,“如果他们知道现在还有人记得他们、帮他们寻找亲人,会是多大的心灵支柱啊!我觉得社会需要有人来做这样的事。我等着有越来越多的‘抗战孤儿’与亲人团聚的那一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最大的困难是不理解!” 本报记者 余勤 东阳市报道组 刘小红 2008-11-13 48256F32002924A6482574FE00132BA9[A1-余勤≈A5-刘小红≈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