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
3  4  
PDF 版
· 扫地也要扫出样子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扫地也要扫出样子来
■本报记者 陈洪标
  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有太多的人,理想很高,对人对单位对社会的要求很高,却不愿弯下腰把份内的事认认真真做好,宁波环卫工人徐辉却不是这样的人——

  环卫状元创出“扫地宝典”

  ——“秘籍”里的职业精神

  一个自称自己没学历、没专长,充其量只是个靠力气扫马路的外来打工者,扫地7年,却扫出了独家“秘籍”——“徐式扫地法”。

  2001年6月,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老家来到宁波的徐辉,结束四处打散工的艰难生活,到宁波江北区城管局环境卫生养护中心从事道路保洁工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水,一干就是7年。

  2008年10月24日下午,宁波市城管局开了个研讨会。会上,播放了根据“徐式扫地法”拍摄制作成的一个电视短片,宁波各县市环卫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在看完“秘籍”录像后,抢着要拷贝。宁波市城管局计划在全市环卫系统中推广“徐式扫地法”。

  两把扫帚的威力

  11月7日,在下着大雨的宁波,记者在槐树路上找到了徐辉,他戴着斗笠,穿着雨衣雨裤,高帮雨靴,一边哼着曲子一边两手推着手中的两把扫帚。

  “也不等雨停了再扫”,对记者的疑问,这位42岁的男人笑了笑说,下着雨扫正好,可以扫得更干净。

  在记者的要求下,徐辉给了记者一件一次性雨衣一把扫帚。记者学着平时城里看到环卫工人的样子,握着扫把,横扫过去,一撩到积水,哗哗的声响很大,很费劲,一些树叶顺着逆流回来的水又回来了,补扫几次总有“漏网之鱼”。

  徐辉笑哈哈地接过记者的扫帚,把一把旧的压在上面,将扫帚尖头一起朝右,只见他手肘一曲一伸,稍加用力推动扫帚前进,水像被鼓风机一样吹着往前翻,很轻松的样子,所到之处连沙子之类细小垃圾也所剩无几。

  “我的‘徐式扫地法’奥秘在于两把扫帚。”徐辉告诉记者。环卫工人最头疼的是容易藏污纳垢的马路与人行道的交界处,如果用一把扫帚去扫,灰尘泥沙容易从扫帚丝中漏出来。如果加大力度去扫,一天扫下来,手臂酸得抬不起来。

  “但用两把扫帚扫,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徐辉给记者做示范,将一把新扫帚,放在下面,另用一把旧扫帚叠上面,身体微弓,两手向前平推,每推一次,稍用力气即可。“这样利用了两把扫帚的压力,让下面的扫帚丝不会弯曲,保持直行,不但可以将路沿打扫干净,而且速度快,又省力。”

  “效率扩大了一倍。”徐辉说。

  不同天气不同扫法

  给记者做完示范,他又说下雨天为什么要及时清扫的原因。因为雨水积淀下来的泥灰很厚,而且粘性很强,天一晴,就像水泥浆硬在那里,只能靠刮刀刮。

  雨天扫地还不能用新扫帚,因为雨天新扫帚泡胀了比较重,还很软,常常会有积水,扫起来阻力比较大,最好是扫过一两次,竹叶很少的旧扫帚,这样阻力小。而且雨中最难扫的是又小又薄的树叶,湿了后贴在地面上,像透明胶一样。不带叶子的旧扫帚竹枝硬,好扫。

  春秋时节落叶多,要从人行道路上往下扫。有风的天气,也是先把人行道的垃圾往下扫,这不会被风吹得到处飘,扫到止口处,再把马路上的垃圾也往止口扫,这样扫成一小堆,就不容易被风吹跑。

  冬天,先清扫人行道,有雪扫雪,没雪清除结冰,主攻人多的地方。

  夏天,别人穿凉快点,我们相反,要穿着长袖长裤,这样皮肤不起泡;还要戴斗笠,避免头晕眼花。

  徐辉说这些是扫地的基本功,记住的话,好处可不少。

  不同时段扫法也不同

  每天马路上每一时间段的垃圾多少也不一样,这个时候,就要采取不同的扫法。

  4∶00-7∶00,精扫。在每天城市刚刚苏醒的时候,一定要精细清扫一遍马路。

  经过一整夜,留下的各种垃圾会有很多,比如夜宵摊撤离后的垃圾之类,如果这个时间里没有清扫干净,那么一整天都要受到影响。

  这个时候,徐辉用两把扫帚,把马路和人行道扫了还不算,每个角落,包括破损的路面,树底的穴坑,地面的空调外机和墙壁的缝隙,行道树中间都要扫到。

  特别是烟头,一般考核员根据烟头和烟灰的颜色,可以判断是你多长时间没扫到这个位置,如果是烟头发黑变潮了,那说明这个位置你从昨天起就没扫到,这样就会被扣5分(10元)。

  7∶00-13∶00,巡回保洁。有了前面三个小时的清扫,接下来就不用扫,以保洁为主,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每20分钟巡回一遍。重点用铁夹捡显眼的白色垃圾,比如早餐塑料袋之类。

  这时要讲究一个策略,因为7点以后,上班的人群来去纷纷,马路上有许多废弃的早餐袋子。这些白色的塑料袋子随风游荡,在机动车道上,很不容易捡除。中饭时间,也会在一些小餐馆门口出现垃圾,这时如果埋头细细扫,会出现扫的没扔的快的情况。

  徐辉为此专门统计了一下,在7∶00-7∶30上班高峰期,他最多捡到过197个白色塑料袋。所以这段时间,他快速主攻显眼的主要垃圾,暂缓树叶之类的次要垃圾,20分钟巡回一遍,显眼的垃圾,20分钟内肯定能捡掉,这样就能使整条马路看起来舒服多了。

  13∶00-17∶00,边清扫边保洁。每天下午,人流不多的时候,可以实行清扫。下班时间就实行保洁。这时可以注意沿街店面的垃圾,劝阻一些不文明的乱倒垃圾现象,与店主沟通,可以主动上门去收垃圾。帮他们把店门前的那一块地也顺便打扫干净,以建立相互间的友好。

  17∶00-22∶00是保洁。随车要带上钩子、铲子和刮刀。这个时候,变巡回为有目标地盯牢几个夜宵摊点,及时清理收摊后的垃圾和油腻脏物。

  垃圾要搞调查研究

  要想成为“武林高手”,光靠招式是不够的,真正要靠的是内功,徐辉的“内功心法”就是扫地策略。

  “我刚负责槐树路的保洁工作时,马路周边的店铺和单位都有乱倒垃圾的现象,有的一半倒在垃圾筒里,一半倒在垃圾筒外,还有的人嫌垃圾筒远,偷偷倒在门外。风一吹,垃圾满天飞,搞得路面很脏。”徐辉说。

  从下决心改变这个现象开始,徐辉除了扫地, 就在用心做一件事:统计。

  网吧8∶30搞卫生,以饮料瓶、烟头为主;银行9点倒垃圾,纸屑为主;餐饮店三餐饭点后清扫店铺,各种垃圾都有……

  一段时间下来,街道垃圾的产生情况徐辉心里很有数了。

  扫地也有记录本

  他的环卫装备总比别人多一样,那就是一本不起眼的小本子。

  “每天在扫地的过程中总会有感想,而一天扫下来也会有一些心得体会,这些都是有用的经验,一定要即时记录下来。”徐辉说。

  2008年3月份,徐辉“转岗”了,带领8名成员组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保洁班组——徐辉保洁班,他感到自己又多了许多工作内容,组织组员清扫槐树路、与沿街店铺的沟通交流、协调班组内部管理。

  徐辉笑言,自己又有了五个不同的身份——一线职工业务操作“示范员”、与沿街店铺交流的“协调员”、中心与一线职工的“联络员”、整条路段卫生质量“监督员”、店铺行人环卫意识“宣传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角色,从那以后,徐辉的工作行头除了必备的扫帚、畚斗、保洁车以外,他的工作服口袋里还时刻放着一支笔和一个硬壳小本子,在工作空当时不时拿出笔在小本子里写下自己的所见和心得。

  几个月后,徐辉保洁班所负责清扫的槐树路上整洁度以及保洁员与沿路商户关系的微妙变化,逐渐透露出那本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的奥妙——原来徐辉一直在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每一家商户垃圾产生规律。

  徐辉通过日常观察,对店铺经营特点、垃圾产量、垃圾投放频率和时间了如指掌,并主动与店主协调沟通,用定时上门收垃圾和定点放置垃圾两种方案解决果壳箱附近遍布垃圾的问题。

  一段时间下来,沿街商户都知道有个很认真的老徐每天会风雨无阻来收垃圾,一般都会把垃圾放好,不乱倒。

  “扫地也要扫出个样子来!”这是徐辉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过他也没什么大道理,只是说:“把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和薪水。”

  2007年9月,徐辉被安排到无人肯去的环城北路,一边在造庆丰桥,一边是两个小区的建筑工地,工程车和运沙车往返于这条路段,每天一早,路上都是散落下来的一堆堆的沙子。

  上班高峰前宝贵的三个小时,全花在清扫这些沙子,一扫就是两三车,每车有500多公斤,等拉去倒掉回来,人行道都来不及扫,一班做下来,人累得要死。每天徐辉要磨秃3把崭新的扫帚,脸上鼻子里全是黑乎乎的灰尘。不到一个月,徐辉腰椎和颈椎疼痛难忍。

  徐辉的认真劲就像在跟建筑工地憋劲似的,你每天撒我每天扫,从不投机取巧。徐辉说,当时就想工地上的房子总有一天要造好的,桥也有造好的一天,满地沙土灰尘飞扬的日子总要结束的。

  今年3月份,徐辉“转岗”来到槐树路,站里让他带领8个同事,组建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保洁班组——徐辉保洁班,要求他不仅干好工作,而且要把徐辉保洁班的这块牌子打出去。

  环卫养护中心的同事每人每天要保洁的路面面积大概是6000-8000平方米,他们组9个人在槐树路段上的面积要多很多。要让这个组像他一个人一样优秀,有名气,这让徐辉很有压力。

  徐辉是个热心的人。每次站里来了新的保洁员,徐辉就是他们的帮带师傅,从道路清扫程序到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反复交代给新来的同事,让新同事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尽管徐辉7年来帮带的新环卫工不下200人。但是“徐辉保洁班”里的这8位可是老同事,怎么带,怎么管?徐辉碰到了难题。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角色。

  也有的不一定买账,甚至趁机故意偷懒,看着徐辉扫。徐辉心里明白,但还是照样帮他扫。“第一次你帮他扫了,他在边上笑,第二次,他无所谓,到了第三次,他就开始不好意思了。接下来就好办了。所以,管不是办法,让大家养成好的扫地习惯是最好的,那就根本用不着去管,谁都喜欢轻松地工作。”

  徐辉开始带领同事主动上门收集垃圾,热心帮助上下公交车困难的老人,自发清理保洁地界以外的垃圾死角,义务向行人宣传保护环境,这些都影响了槐树路上的居民和商户,在他们不断纠正不正确的卫生行为之后,一种良好的卫生意识也开始形成了。

  一天,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拿着扫把在清扫一快餐店门前的人行道,徐辉急忙上前:“老板娘,你别忙了,我来吧。”

  老婆婆坚定地说:“你们也辛苦,大家共同分担点。”

  老婆婆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深深地感动了保洁组。他们感到:“扫地也能扫出形象来”。

    

  扫地有方法,高效少辛劳。

  埋头能苦干,策略更重要。

  睡眠要充足,早上能起早。

  三餐要定时,胃病不来闹。

  

  出班理行头,背心忘不了。

  两车并行走,易把安全掉。

  头遍扫精细,扫帚用得巧。

  上班高峰期,垃圾不让逃。

  

  早餐多袋子,风吹满街跑。

  巡回捡袋子,白色垃圾少。

  下午行人稀,保洁放首要。

  居民相沟通,友好是诀窍。

  

  雨天扫帚重,旧比新的好。

  垃圾堆止口,有风吹不跑。

  止口交叉地,向来最难扫。

  旧帚压新帚,泥尘跑不了。

  

  春秋树叶多,上阶往下扫。

  冬天有积雪,要道先扫掉。

  夏天天气热,戴上斗笠好。

  衣服穿长袖,免得太阳照。

  

  上门收垃圾,见面有微笑。

  平时多宣传,保洁有成效。

  指路给方便,老弱扶过道。

  友善出和谐,扫地也自豪。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 00013 扫地也要扫出样子来 ■本报记者 陈洪标 2008-11-13 浙江日报000132008-11-1300022;浙江日报000132008-11-1300017;浙江日报000132008-11-1300018;浙江日报000132008-11-1300019;浙江日报000132008-11-1300003;浙江日报000132008-11-1300021;浙江日报000132008-11-1300015;浙江日报000132008-11-1300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