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5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100多人陆续走上新岗位,我省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已近尾声。这是到目前为止,我省历史上推出职位最多、规模最大,也是最受瞩目、影响最大的一次干部选拔工作。
回首这次意义非凡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有三个“关键词”尤其值得一提。
关键词一:基层
这次选拔工作,专门确定了81个省级机关正处、副处领导职位和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职位,面向县乡机关干部选调,这在社会上特别是县乡干部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大家认为,这种选拔方式对建立来自基层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位曾在县、乡镇工作多年的县级领导表示,一些优秀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受制于职数少等原因,发展空间小,一方面使得不少基层干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另一方面,也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这次公开选调意识到要解决优秀基层公务员晋升难、舞台小的难题,把“断裂的链条”接上,让人才资源沿着这个链条流动起来,将促使整个干部队伍活起来。更重要的是,此举树立了干部选拔培养的一个明确导向——“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
“此次选拔工作就是要制造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导向,”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从基层选拔有基层工作经验、了解基层的公务员,不仅能进一步优化省级机关队伍结构,促进工作作风转变,还能拓宽省级机关了解基层、增进对基层感情的通道。“从中可以看出省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指向。”
一位参与选调但是没有最终入围的镇党委副书记说:“在基层工作快20年了,头一次有这种机会。如果没有这样的创新举措,像我们这样的基层干部几乎没有可能进入省级机关工作。虽然这次没有入围,但是我相信今后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同时,笔试和面试的试题也都体现了“基层导向”。由于参选的候选人大多是来自基层的干部,工作比较繁忙,不少人根本没有时间准备。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不过,当考生打开笔试试卷或听到面试问题时,都会“眼前一亮”,因为题目并非要死记硬背的理论,而是平时在基层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根本不用特意准备,考的其实就是自己平时的积累。
关键词二:公开
公开,是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另外一个鲜明特色。
如今,群众满意度成为我省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次选拔对于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每一场面试的约30位评委中,不仅包括10位左右的领导、专家评委,还有20位由目标职位所在单位系统的省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层及以下干部和其他有关方面代表组成的群众评委组,评分权重达30%。这意味着,此次工作中,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有新拓展。
据统计,这次省直单位副职领导职位面试中,共有740名群众评委参加面试工作,其中“两代表一委员”184名。在考察工作中,扩大了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参与人员范围,开展了社区访谈、家庭访问等延伸性考察,体现了更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参与性。
同时,还建立了由省纪委有关人员等组成的监督组,组织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员对笔试、面试和考察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更引人注目的是,9月23日下午2时,我省第一次对副厅级领导干部职位面试实况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在观众面前撩开选拔干部的“神秘面纱”,并且第一次在现场直接公布面试结果。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建华认为,直播面试就是让候选人站在阳光下由公众评说,这恰是实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的最好途径之一。更有意义的是,直播将候选人的“施政纲领”公之于众,这是承诺,更是监督,能增强当选者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恪尽职守、勤政为民、谨慎用权。
对于“主角”们来说,这次公选也引起他们的深刻思考。直播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公共行政能力的考察和操练,与媒体沟通的技巧,已越来越成为当代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当我们在摄像机前面试答题的时候,我面对的不止是场内的领导和评委,还有会场外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关键词三:创新
这次选拔创新的亮点频频闪现,除了面试直播,还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实行“网络报名”和成绩查询,第一次让监督员全程监督选拔工作,第一次有群众评委现场打分、第一次在考察中实行定性考察和量化评价相结合……
笔试和面试试题的设置也充分体现了创新特色。笔试题目全部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策论等主观开放性题型,注重对报考者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面试前先组织“考生”进行专题调研,并作为面试素材,同时还包括竞职陈述和评委提问等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选拔的考察工作中,在采用以往定性考察的同时,还引入量化评价办法,即对考察人选的个人任职条件、群众评价、考察组评价,分别进行量化评分,按照20%、30%、50%的权重计算考察人选的量化评价得分。通过制定科学的考察量化评分细则,变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使考试成绩和考察结果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考察组提出建议人选提供了客观依据。
其中,考察对象基本条件方面,包括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年度考核、进修培训和奖惩情况等指标;群众评价方面包括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和民意调查等指标;考察组评价包括考察组集体和组员个人对同一职位人选进行综合分析评分,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计分。
而在每个具体指标中,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分,如“基层工作经历”指标中,基层工作1年以内的50分,1至2年的80分,2年以上或者有过援藏援疆经历的100分。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考察干部时,由于有些考察内容笼统抽象,如果不能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考察标准,可能会导致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公式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造成考察结果不同程度失真失实。将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涉及的考察内容进一步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具体项目,采取评分方式进行量化,并将定性与量化结合起来,使干部考察任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