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志愿服务受伤
谁来埋单
· 美丽“冻”人
· 开私家车为村民
“看家护院”
· 警惕信用卡犯罪
· “光棍族”,急着找另一半
· 海宁大批青年回村“种文化”
· 33个孩子一个“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3个孩子一个“妈”
——一名下岗女工和33名智障孩子的故事
本报记者 汪成明 诸暨日报记者 胡子昂
  “别哭,妈妈一定会常去看你。” 两天前,阿杰被亲生父母接回诸暨乡下老家时,洪玫和他都很不舍。

  46岁的洪玫是诸暨一名普通下岗女工,10年间,她当过33名智障孩子的“代理妈妈”。从5岁开始,患自闭症的阿杰就寄养在她家,去年从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阿杰家人仍坚持再把他留在洪玫身边1年,前后整整10年。

  10年前,洪玫从企业下岗,临时到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食堂打工。

  那时智障儿童教学部刚成立不久,慕名带阿杰求学的母亲,觉得无论如何也要让阿杰上托班,当时已5周岁的阿杰,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医生诊断他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可学校当时没有寄宿条件,除非能为阿杰找到托管的家庭。

  从阿杰到后来一个个智障的孩子被洪玫领进家门,她不大的家最多时挤进7名智障的孩子,10年间,洪玫这个“代理妈妈”以自己的爱心得到了家长认可。

  “把大小便失禁的孩子接回家养。自己的儿子反而交给外公外婆去管,洪玫真是想钱想疯了。”刚开始有邻居这样直接说她。因为在当时邻居的眼里,下岗后的洪玫无非是为了挣点寄养费。后来又有人背后议论,洪玫靠收寄养智障孩子发了财。其实,上江东社区党委书记刘永琴心里最清楚,下岗不久就与丈夫离异的洪玫独自抚养儿子,是社区有名的困难户,早期特殊学校支付给洪玫400多元寄养费,刚够孩子的伙食费开支,她儿子从初中到高中的学费,是在社区牵线搭桥下该市一位教育局干部结对资助完成的。直到现在,洪玫还是每年春节诸暨市总工会重点慰问的特困职工。

  “虽然孩子智障,但他们也有学习的权利。我不管他,他们父母又没办法管,怎么办?”洪玫有一次对刘永琴说出了真心话。

  其实,还有更多的苦衷外人并不知道,她从35岁就开始做单亲妈妈,后来朋友介绍了好几次对象,但一听说她“养”了一群智障的“儿子”,结果可想而知。“连一个寄养的弱智孩子都不能接受,还能接受离过婚的女人吗?”洪玫说,到现在她还坚持认为,没有爱心的男人她不会考虑。

  东东是情歌王子,军军是故事大王,乐乐会算到10位以内的加减了,刚来的叶叶进步也很大,会叫妈妈了。洪玫总是向来家的每一位客人当面表扬孩子。寄养在洪玫家的4名智障孩子,年龄最大的东东已经19岁了,年龄最小的是8岁的叶叶,两年前刚来时,东东连1加1都不会算,现在已经能算到一百以内的加减了。他最拿手的还是唱刀郎的情歌,简直能以假乱真。

  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洪玫的家,屋里收拾得非常整洁。孩子们已经放学,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拿出作业本孩子开始做作业,洪玫一边辅导,一边端来点心和水果。空下来的时间,她就静静地抱着叶叶,才来10多天,孩子不肯开口,而且常常大小便失禁。

  “带智障的孩子很苦,主要是他们都没有意识,所有孩子一刻也不能离开我的视线。”洪玫坦言自己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下来,是因为她喜欢看到孩子纯洁无瑕的眼睛。

  “他们是我的天使。”从离异后的伤痛中走出来的洪玫,并不讳言她也在这些孩子身上汲取力量,才慢慢走出生活的阴影。

  (文中智障儿童均系化名)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33个孩子一个“妈” 本报记者 汪成明 诸暨日报记者 胡子昂 2008-11-11 48256F32002924A6482574F200304065[A1-汪成明≈A5-胡子昂≈B1-马瑛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