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Do都城,在“过家家”中体验成长
· 拯救白天鹅
· 技能型人才需求有增无减
· 家庭旅店:怎样让我们住得安心
· 广东省公务员房补拟翻倍
· 近九成未成年人
都运用过互联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这是一个完全仿真的“小社会”,孩子们可以体验近100种职业——
Do都城,在“过家家”中体验成长
实习生 吴珊 本报记者 朱海兵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伙儿赶快进来看看呵,里面东西可好玩了!”今天,记者刚走进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少年儿童体验类教育场馆Do都城,就被从梦梦格子店门口主动迎上来的一个“小推销员”给喊住了,“阿姨叔叔,到里面看看吧,这些都是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手工艺品,很有创意的。”

  环顾四周,这才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热热闹闹的“小社会”里。法院、警察局、报社、百货店、医院、环卫所,甚至还有环境监测站、银行等等,现实社会里有的,这里基本上都有。孩子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职业,那副认真劲儿,仿佛就是真的。

  叫住记者的那名小“推销员”,叫常晋之,是杭州学军小学五年级学生,趁着周末,跟妈妈来到了Do都城。“我只用半个多小时就已拉进6个顾客,还做成一笔‘大’生意,有80元Do都币呢。”小晋之自豪地“炫”起了体验的成果。

  与小晋之相比,胜利小学学生于宇晨的“工作”可要“麻烦”多了。“原以为做个法官,敲敲法锤,判个案子很简单,没想到这么复杂。”小宇晨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法官。可他今天当上法官,接手的却是一件很棘手的“案子”:何好,10岁,今年9月18日中午与同学没买门票,从围墙空隙进入游乐园,检票人员看到了,但没有阻止,结果何好在游乐园内不幸溺水身亡,他的父母将游乐园告上了法庭。

  双方各说各的理,小宇晨觉得似乎都很有道理,左右为难。最后在辅导员的指点下,他才逐渐明白,管理不到位的游乐园和监护不力的何好父母,都要负相应的责任。“宣判”时,这个“小法官”还认真地加了一句自己的话:为了自身的安全,希望同学们出去玩要遵守规定,不要去做危险的事。

  “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种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们要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份与视角,去体验、感受。”工作人员叶春告诉记者,Do都城就是通过有意识地、系统地营造促进少年儿童认知发展的真实环境,使他们在扮演社会角色、模拟真实生活的过程中,逐步了解社会结构功能及社会运行规则,掌握简单的行业相关知识技能,从而培养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独立、自强、诚信、有序等各种基本素质。

  “不管他选择做宇航员,还是环卫工人,只要他喜欢就行。” 家住城西的王喆健特地带着读小学二年纪的儿子朱晨,赶到Do都城体验,孩子选择的是做“售货员”。她说:“我觉得平时教育孩子时也应该这样。应多让孩子通过各种体验,亲身感受劳动的付出与获得、职业的分工与不同。”

  做环卫工人,会意识到要爱护环境;做工商执法人员,会知道“三无产品”不能买;做服务人员,会懂得待人要真诚守信……正在“考古研究院”里认真指导孩子们的辅导员李南对记者说:“跟我们小时候‘过家家’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很真实,能让孩子们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说不定这群孩子中,将来就会有大考古学家出现。”

  Do都城运行1个月来,已有近7万人次前来参观,2万人次的孩子参加免费体验,国内外教育专家和青少年社会专业人士2000多人前来考察。专家们认为,这种崭新的青少年课外活动模式,是对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值得学校、家长在平时的孩子教育中借鉴、应用。

  (本报杭州11月9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Do都城,在“过家家”中体验成长 实习生 吴珊 本报记者 朱海兵 2008-11-10 48256F32002924A6482574FC002F4031[A1-朱海兵≈A4-吴姗(实习)≈B1-李回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