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资讯
3  
PDF 版
· 湖州“牵手”上海 迎来发展新机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湖州“牵手”上海 迎来发展新机遇
□文/秦军
  湖州“牵手”上海 迎来发展新机遇

  □文/秦军

  一个是浙北的笔墨江南、清丽湖州,一个是中国的“东方之珠”、国际大都市上海,今天,两城共赴一个零距离“约会”。

  11月10日上午,2008年湖州市接轨上海活动周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湖州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项目对接洽谈会、湖州名特优农产品供沪推介会、湖州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需求推介会等一系列“合作会议”相继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周,湖州市将与上海方面签定数百项合作协议,内容涵盖工业、农业、科技、旅游、外资等方面。

  在与上海多年接轨后,湖州再次“牵手”上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湖州农产品 端上了上海人的餐桌】

  据统计,这两年湖州直接销往上海的农产品,达到了总产出的30%,年供沪农产品销售金额超过55亿元。

  湖州总人口共258万,农业人口180万,农业是湖州市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湖州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依靠优越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勤劳的人民,“鱼米之乡”的湖州农业历来走在全国前列,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油、蚕茧、水产品、茶叶、竹笋、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农产品基地。

  近年来,湖州不断加大推进农产品接轨上海的进度。2007年,湖州市共有680多个营销组织和营销大户将多种农产品端上了上海人的餐桌,农产品供沪金额达到55.7亿元,是2002年的2.9倍。2003年~2007年农产品供沪累计达213.5亿元。

  “目前,全市共有25家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大批量进入上海超市。上海庞大的消费市场,有效带动了湖州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力推进了湖州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湖州市农业局负责人说。

  目前,湖州中味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调味品、酱菜等产品已进入上海联华、上海华联等9家上海超市和3600多家便利店。企业负责人介绍,中味公司投资306万元,从上海引进华东地区首条国内最先进的榨菜生产线,年榨菜生产能力达8000吨。这种制作精细、口味独特的榨菜及公司生产的调味产品在上海市场很受欢迎,年供沪销售额达1亿多元。

  除此之外,湖州市的3000多家“农家乐”,去年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其中60%的游客都来自上海。

  湖州,已成为上海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地。

  【“梯度转移” 加快湖州工业转型升级】

  “近两年来,通过与上海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并承接上海工业产业的梯度转移,湖州市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湖州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湖州市经委负责人介绍。

  据悉,近年来,通过接轨上海,实行梯度转移,湖州市的纺织、建材产业明显得到提升,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业快速壮大,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有效培育,全市工业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质芯片”、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干细胞储存及研发”、上海美迪西公司“冻干粉针剂”等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有力推动了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湖州高技术产业发展。

  “至2007年底,湖州市生物与医药产值达64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近一倍。错位竞争,使得湖州和上海形成了一种‘研发在上海,生产基地在湖州’的生产合作方式,湖州工业产业在与上海的接轨活动中,得到了有效融合和提升!”湖州市经委负责人说。

  此外,湖州市还依托上海市场,借路生财,在接轨中进一步拓展优势工业产品的市场空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湖州市水泥产量约40%销往上海,包装饮用水约一半销往上海,湖州市重点骨干企业中,半数以上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有效获取了各类信息、拓展了销售市场。目前,湖州全市80%以上的出口产品都是通过上海口岸,销往世界各地。

  【院校“联姻” 助推湖州提升科技创新】

  除了工业、农业等产业的接轨,人才引进和交流也是“湖沪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人才聚集地之一。近年来,湖州市相继与上海市人才中心等单位签订了多起人才服务合作协议;与复旦、同济等著名高校建起实习和科研攻关实践基地,拓宽接轨平台。目前,湖州市与上海签约人才合作的县市区,已由两年前的1~2个,发展到所有县区都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建立了区域人才开发合作伙伴关系。

  2007年,湖州市共有211家企业与上海255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十五”期间共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2045项,正式签约1039项。

  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联手打造了生物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成为国内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点和发酵工程博士点;浙江恒基电源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复旦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合金技术,迅速实现了传统产品高新化的“撑竿跳”。

  如今,“湖沪产学研合作”如火如荼,为湖州高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州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8家,其中国家级39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42.8亿元,同比增长28%。全市已拥有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种电磁线、生物与医药、电动车用蓄电池4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湖州市与上海多家院所的全面科技合作,为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参与世博 湖州面临新发展机遇】

  “随着湖州与上海接轨逐步深入,两地距离越拉越近,湖州与上海的‘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如今,居住在湖州,感觉就像居住在上海,投资在湖州,也像投资在上海一样。”这是一位上海客商在湖州投资后的真实感受。

  今年年初,随着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和申嘉湖高速公路浙江段相继建成并通车,湖州与上海、苏南的交通联系完全融通,目前,湖州到上海仅需70分钟车程。湖州与上海,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事实上,当前和未来,湖州接轨上海,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湖州市有关领导说。

  今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长三角地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域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湖州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已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自身功能,将扬长避短,主动融入这一体系,以上海为龙头,充分利用上海在外贸、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集聚优势,接受上海的辐射,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扩大开放。”

  再过一年多时间,一场举世瞩目、前后历时半年的世界性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为参与世博经济、共享发展成果,湖州市正在积极规划《湖州市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行动计划》,目前这一行动计划已经初步制订,各项筹备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湖州将在参与服务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提升湖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展示湖州的辉煌历史,呈现湖州的和谐现状,展望湖州的光明未来,切实提升湖州城市形象,推进湖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挖掘上海世博会潜在的商机,充分发挥湖州现有的优势,参与世博经济,使湖州抓住世博机遇,共享发展成果,从而使湖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湖州市有关领导说。

  湖州接轨上海大事纪

  ·2003年,湖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推进接轨活动,借梯登高,借势发展,努力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湖州市制定了《湖州市接轨上海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工作意见》;完成了浙江省“十一五”合作交流发展规划专题研究子课题《湖州市接轨上海参与“世博会”、加强与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合作交流的思路研究》。

  ·2004年,湖州市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率先设立了服务上海世博会工作办公室。

  ·2004年,在上海举办湖州接轨上海活动周。

  ·2005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湖州市接轨上海产业恳谈会”、“湖州名特优新农产品及特色产品接轨上海推介订货会”、“湖州接轨上海旅游恳谈会”等形式多样的接轨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湖州与上海的产业接轨。

  ·2006年11月,湖州在上海举办“湖州接轨上海活动周”。

  ·2008年11月10日,湖州再次举办“接轨上海活动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湖州“牵手”上海 迎来发展新机遇 □文/秦军 2008-11-10 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16;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26;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17;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20;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21;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22;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24;浙江日报000122008-11-10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