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杭州模式”(上)
解放思想 敢为人先
(一) 创新理念,建立选拔认定机制
凡是在农村中具有一定知识技能
能够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带动农村经济 文化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
就是农村实用人才
行行出状元,村村有能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农村实用人才”,其认定标准是什么和程序怎么走的问题。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定义上,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要求,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的理念。
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具体认定标准上,树立“行行出状元,村村有能人”的理念,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采取了“分级认定,属地排名”的方法,即按市、县、乡分级,按产业、行业、工种分类,按能力、规模、业绩排名来认定各级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克服了以往认定标准统一定量定规模而易出现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差异明显的弊端,解决了无农村实用人才空白村的问题,形成了宝塔式的选拔管理模式,做到了无论是富村穷村、大村小村,村村都有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
依托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人才开发可分为四个层面,即要素开发、资源开发、资本经营、产业开发,其中产业开发是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能够有效解决农民进入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等问题,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农民素质。依托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不仅能够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产业开发,反过来又能够通过农民能力素质的增强以及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发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但目前普遍实行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并非以农民为中心,而在其产业链中,农民相对集中在经验较为丰富的“产”这个环节,更为重要的对能力素质要求更高的“供、销”环节,农民则涉足不多。为此,要进行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使农业产业化真正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以更好地提升农民素质。
统筹城乡发展,培育新型农工。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中,在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战略中明确定位和着力点。树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和城市化相结合的理念,按照发达国家的情况,通常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低于5%,其中英国只有2%,日本比重稍高,但也不到6%,而我国仍然高达30%左右。根据一些国家农业劳动力与耕地的最高配比来看,杭州市农业也只需要20万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近年的实践已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是有限的,向城市转移才是更可能、更现实的选择。
基于此,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着眼点就不应仅仅局限于新型农民的培养,还应有利于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培养新型市民。在这种情况下,杭州市开展了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截至2008年10月,共培训116.22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农民24.24万人。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技能素养等几个方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非农转移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身份转变和空间永久转移创造能力素质条件。
打破体制限制,重奖农民状元。按照中央在全国人才工作大会上提出的“四不唯”和“四个尊重”的方针,积极给市委、市政府当参谋,在起草《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对农村实用人才在政治生活上给予关心。根据杭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组织推荐农村实用人才参加了2006年度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评选工作,建德市草莓协会副会长吴东良、滨江果业有限公司高级农民技师胡金龙和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高级农民技师尚舒兰等3名农村实用人才首次当选,实现了农村实用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零的突破,农村实用人才也能与其他科技人员一样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继而吴东良又有幸荣获市最高人才奖——杭州市杰出人才奖,更为可喜的是吴东良还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村实用人才的杰出代表应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赴北戴河休假。在杭州市还开展了评选“十佳百优”农村实用人才活动,单志相等10名同志被评为“杭州市最佳农村实用人才”,高剑飞等98名同志被评为“杭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并在杭州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表彰。今年又有沈要刚、张健人和鲍文华3名农民荣获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亲切接见了全市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代表,并分别为《群星闪烁缀乡村——杭州市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事迹汇编》一书作了序题了词,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为杭州市营造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农民教育培训任务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一部分是针对转移出去的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针对全体农民的,需要提高全体农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切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要求,分层次,重点突破,着力培养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民技术员、种养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五支队伍。转移农民培训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农民需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准确定位,分层次分专业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要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订单培训、本地用工培训、抓好就业率等三方面的内容。结合杭州市的实际重点设计实施了如下载体:
1.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125”培训工程。根据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以实用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充分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努力造就四支各具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即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和开拓创新能力,适应都市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能积极推动杭州农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在杭州市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普及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能围绕杭州市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在农业生产、种植、养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产能手队伍;在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技能或特长,以及具有本地特色并能代表当地最高水准的民间技艺的能工巧匠队伍。每年培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10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00名,种养致富带头人500名。为抓好这支队伍的培养,从杭州市人才专项资金中累计拨款450万元专款用于培训工作。“125”培训工程统一由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安排,每年制定实施方案,把培训的班次、培训的对象、培训的经费都下达到各有关部门,并明确完成培训的时限和考核验收的方法,会同杭州市农业局、林水局、工商局、妇联和有关区、县(市)农办等单位组织实施。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由单纯的课堂式理论教学逐步过渡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师资由单一的专家教授逐步转变为专家教授与农民“土专家”相结合。还把教学课堂前移,按农产品种养、储藏、销售等时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零距离指导。有的班还走到省外,到上海、江苏等地参观学习,使得开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个个有特色,班班有成效,树立起“125”工程培训的良好品牌,受到参训人员的好评。截至今年10月,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3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356人。其中经营能人390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664人,农技推广475人,种养能手1827人。各区县(市)也结合实际,按杭州市农才办下达的计划,分门别类地进行,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累计3万余人。
2.创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1+1”转移培训模式。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搞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中,进行了“一本证书加一份工作”的“1+1”培训试点,通过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定向转移就业培训,使受训农民在经6个月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后,取得一张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一个企业工作岗位。这一做法既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创建了“政府统筹抓总,学校招生培训,企业定岗招工”的运作模式:政府每年从农民素质培训专项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用于“1+1”培训,按3800元/人的标准补助给学校;学校组织力量对企业技工需求进行调研,选择一些资本雄厚、现代化管理程度较高、社会信誉良好的企业,作为“1+1”试点企业,并获取培训订单,落实就业岗位,组织招生培训;企业提供招工岗位,承担学员每月食宿费用和部分工料费,对经培训后鉴定为合格、工作表现良好的学员,与之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每逢春节前后及6月至7月的学生毕业高峰,杭州市农办便组织培训学校、用工企业一同赴淳安、建德等相对贫困地区,通过当地农办协作组织或去职高招聘,招收年龄18至35周岁的农民或农业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平时则通过设置户外广告、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网络宣传等方式,宣传“1+1”试点培训招工政策,吸引符合条件的农民前来报名。在培训中,学校根据每个企业的用工需求,制定“个性化”教案,实施“个性化”培训,还对学员进行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员工礼仪、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质培训,帮助学员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企业文化,实现由一个普通农民向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知识的产业工人的转变。培训学校通过教学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在企业与农民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为企业输送适合用工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知识的劳动力,实现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良性互动。近三年来,该试点共成功培训转移农民1036人。
3.引进了“SIYB”创业创新培训方式。“创办你的企业和改善你的企业”(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简称“SIYB”,是由国际劳工组织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作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它包括“产生你的想法”(GYB)、“创办你的企业”(SYB)、“改善你的企业”(IYB)、“扩大你的企业”(EYB)四个培训模块。杭州市劳动和社保部门自2005年引进该培训模式以来,主要是对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各类失业人员进行政策补助性培训。今年,杭州市农办主动与市劳动保障局联系,把“SIYB”创业创新培训模式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素质培训之中。
对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启用“改善你的企业”(IYB)和“扩大你的企业”(EYB)两个培训模块,已与市妇联和桐庐农办联合开办了“IYB”培训班,共5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课上,教师创造各种机会与学员交流信息与经验,课后师生共同交流、同议教学内容、畅谈培训未来,教与学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学员经营游戏后的自评和教师点评,理论联系实际,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总结,让大家受益匪浅。
对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主要启用“产生你的想法”(GYB)和“创办你的企业”(SYB)两个培训模块,现已在全市推开此项培训,共举办SYB培训班77期,培训农民1985人。萧山参加培训的学员基本都能实现就业,还有一些自己创办了企业。以进化成校为例,其首期SYB创业培训班的25位学员中,已有17位学员先后办了厂,开了店,或扩大了经营规模。学员颜海华,原来只开了一家小吃店,生意不温不火,效益有限,培训后,扩大了经营规模,他的创业故事还上了《中国教育报》。淳安举办的SYB培训班26名学员中有18名学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或从事经商或担任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有3名学员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担任村书记和村长。培训学员创办的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创业培训不但使学员本人成功创业,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且还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1+X”效应。
4.举办了农民研究生班和高等学历教育班。从近年来农村普遍存在的“跳农门”和院校学农专业招生难的情况看,至少在短期内,大规模的人才支农不可能实现,因此农村人才工作要把重点放在农民的教育培训上。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技能强的农村实用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智力保证。杭州市针对农村经营管理和农技推广人才短缺的问题,于2006年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在全省率先举办了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设了现代企业管理精要、企业资本运营、技术经济、领导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企业创新管理、生产营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20门课程,来自杭州市属各区、县(市)的2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参加了学习。通过两年的努力,杭州市首届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办班的成效显著:一是提升了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培训的档次。为农村实用人才举办研究生班这样的高层次素质培训,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杭州市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二是学员通过系统地学习企业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际案例,开拓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学员在长期企业经营实践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得到理论的提升,遇到的一些困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行的点拨,对这些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校方之间,建立了稳固的人脉关系和业务合作关系。今年,又开办了第二期农村实用人才研究生班,招收了农业龙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30名。还与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杭州农业学习中心)联合举办了农村实用人才高等学历教育班,有农业技术与管理、农业推广、畜牧兽医等4个专业,共招收学员50名,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能够扎根农村的农民精英。
5.开展了“三培养三推荐”活动。此项活动始于2006年,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三培养三推荐”工作。即从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中积极培养和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从农村党员实用人才中积极培养和推荐一批村后备干部;把业绩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推荐为市和区、县(市)的“创业新星”。今年,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把“三培养三推荐”的内容调整为:把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推荐进入村组领导班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农村党员培养成实用人才,积极推荐进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村组干部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推荐进入地方基层的人大、政协参政议政。与组织部门配合,努力把农村实用人才这支队伍建设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为杭州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重要保证。据统计,今年杭州市从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中培养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1736名、培养发展为中共党员691名、推荐为村级后备干部1662名,把村干部培养为农村致富带头人1473名。被选入各级人大、政协的农村实用人才1520名。目前,在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党员1.71万人,占28.05%。
序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民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杭州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2005年,杭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成立了领导机构,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组织部统筹、农办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体制,打造了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使杭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