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世界手工艺大会在杭举行
· 书市寻“宝”
· 杭州启动惠残“光明工程”
· 交流共同关心的卫生事业发展问题
· 突出实践特色 全力克难攻坚
· 经济形势越严峻 科学发展越紧迫
· 诠释浙江精神 展示浙江形象
· 让农民像城里人那样生活
· 以科学发展力推浙中崛起
· 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升级“金钥匙”
· 诸暨民企练内功促转型
· 浙沪开通出口检验检疫“直通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科学发展力推浙中崛起
——金华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纪事
本报记者 黄宏
  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华是浙江的市场大市、民营经济活跃区和城市群协同发展区。

  作为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单位,金华市正借学习实践活动之东风,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经济转型升级上去。

  学习调研,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抓起

  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一开始,金华市先后组织了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培训,解放思想大讨论,同时开展问计于民大调研等活动。

  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其他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除了必学内容外,《科学发展百问》、《科学发展百例》、《科学发展百感》等“乡土教材”先后出炉。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乡镇党政干部培训班、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等先后举办……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场场学习辅导报告、专题报告和转型升级专题辅导报告先后举行,党员干部深受教育,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围绕“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加快浙中崛起”,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正如火如荼地在金华展开。

  边学边改,就要解决突出问题

  现在,金华农民可以“终身培训”了:参加完素质培训后,想“深造”,还可参加中、高级技工培训,费用由政府埋单。这得益于金华市农办10多天前启动的“十万农民技工培训行动”。

  金华市提出,要坚持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一开始就注重着手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把“边学边查边改”贯穿活动全过程,做到立说立纠立行。

  围绕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以及需要完善的政策措施,市级和部门单位领导带队深入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先后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召开民主恳谈会、座谈会146场次……目前已初步梳理突出问题289个,解决67个。

  “如何再创发展新优势”、“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金华市组织了30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进行讨论和总结分析,并在讨论中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

  随后,一个个凝聚共识的政策相继出台:启动排污权交易省级试点工作,141家企业参与,已交纳排污权交易费203万元;在市区范围筛选确定了10家示范企业,引领和带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截至目前,金华市各部门单位拟制定政策文件155个,目前已经出台35个。

  破难建制,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大客车要做成“客运专列”,在高速公路上飞奔;卡车要变得更长,“吃”的油却和以往差不多……这是青年汽车集团正在研发的新产品。“学习实践活动使领导干部下来了,各项扶持企业创新的政策出台了,让我们获益匪浅。”青年汽车集团总裁庞青年说,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金华采访时,记者发现金华的学习实践活动善于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这方面,金华市举措不断:先后组建了上百个“服务团”、“咨询组”,统筹利用各种资源,集中破解制约基层科学发展的难题;总结提炼企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转型升级中先进经验,到企业进行现场解读和宣讲;政府积极牵头,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现场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金华市委、市政府紧扣创业创新、转型升级这一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随之而来的,则是北汽福田、中国贵航集团等大企业“闻鸡而舞”,先后落户金华;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金华加快培训高技能人才,争取到2010年底,使高级技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

  采访中,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在金华深入人心,从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金华的产业升级换代、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报金华11月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以科学发展力推浙中崛起 本报记者 黄宏 2008-11-7 浙江日报000022008-11-07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