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播下了改革发展的种子。30年来,在浙江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把党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重要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积极探索顺应发展规律、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浙江实际、体现农民意愿的“三农”工作路子。经过30载的辛勤耕耘,浙江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结出了累累硕果。
——农村经济实现了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到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转变。30年来,大批农民群众率先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迈出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蓬勃兴起,逐步形成了浙江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势。农村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基石和浙江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业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进而迈向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的转变。率先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形成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逐步走上了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发展路子。
——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更加宽裕的全面小康的转变。30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65元,已连续23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57元增加到2007年的6442元。2007年,浙江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达81.2%,连续5年位居各省区首位。
——农村建设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向建设农村新社区的转变。率先制定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工程,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村环境和人居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涌现出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了从供给不足向基本覆盖的转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失地必保、即征即保或未征先保,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力改善农村文化设施,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和“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切实增强。农村基层民主形式不断创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初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我省农村30年的改革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史,是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中包含了历届省委、省政府的精心谋划、重大决策,包含了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投入、广泛参与,包含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大胆创新、艰苦奋斗。特别是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形成的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以及创造的许多成功经验,业已成为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财富。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农为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市场取向、整体配套的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共进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方法。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按照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秉承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围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