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经典浙江
3  4  
PDF 版
· 我省统筹城乡发展
大事记
· 城乡一体化的网络建设
· 平水镇“异地建物业”扶贫
· 正在消失的城乡藩篱
· 高山村有了自来水
· 统筹城乡发展的绍兴实践
· 桃阮村的新社区革命
· 一位校长的“甜蜜烦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乡一体化的网络建设
  兰亭村几十年的变化在71岁的陈尚甫脑中,仿佛就是一部电影:

  20年前,处于半山区的兰亭村是山光地荒人穷,小偷小摸特别多,时任大队书记的陈尚甫每天夜里都要带人到山里巡逻;

  而到了1988年,村里情况逐渐好转,癞头山变成了毛竹山、茶叶山;

  1996年,兰亭村开起了纺织厂、塑料厂、医用纱布厂……

  1998年,开始了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

  2000年,道路拓宽拆违,小车能在村里穿行;健身广场造起来了,戏台搭在了家门口;

  2005年,家庭工业红火,旅游业开始兴起;村居立面改造、电缆加长加粗;

  2007年,家家户户喝上了从上虞小舜江引进的自来水……

  “现在不少城里人羡慕咱们农村,住得宽敞,吃得绿色,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当了40多年农村干部的陈尚甫喜滋滋地说。

  兰亭村,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绍兴县农村的巨变——城乡一体化的网络建设,正在逐渐消融城乡间的“藩篱”。

  村村通公交,构筑城乡一体交通网。2004年12月绍兴县提前3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通村公路通达率100%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的“双百”目标。一年后又提前3年实现了县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的“村村通公交”实事目标。马路修到村门口,客车开到家门口,交通不再成为山区平原居住偏僻地村民发展经济的“瓶颈”,使他们大步奔向全面小康。

  村村有“放心店”,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作为全国首个实现村级超市全覆盖的县,每个村都有“一块牌匾、一套制度、一个标识、一本台账、一项承诺”的放心店。

  村村有社区卫生服务,构筑城乡卫生健康保障网。绍兴县从2001年开始探索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新路子,累计新建或改建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5个服务站,于2003年底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现在绍兴县的城镇居民只要步行10分钟,农村群众步行20分钟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服务中心。

  城乡信息网、城乡生态网、城乡社会保障网、城乡文化教育网、城乡金融网、城乡平安网……一个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惠及千家万户的网络正不断提升绍兴县乡村的幸福指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典浙江 00003 城乡一体化的网络建设 2008-11-5 浙江日报000032008-11-05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