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大学生“村官”不再当配角
· 浙江省第四届
“文明办网示范单位”评选接受
公众投票
· 龙腾竞舞新安江
· 青川群众笑领浙江爱心衣被
· 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法制保障
· “农民上大学”
意义深远
· 服务大局 关注民生 真情履职
· 嵊州借智专家学者
把脉电机产业转型
· 临海“乡村康庄巴士”开进深山
· 农民工遇急难重病可申请救助
· 党风廉政建设宣传画贴进村里
· 中央检查组到我省检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民上大学”
意义深远

黄保才
  近期,台州市区103名农民走进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的课堂,开始为期3年的大学生活。这是继去年该校与市区两级农办合作,首批招收63名农民大学生之后,推进教育部倡导的“一村一农民大学生”工程的又一举措。

  从2004年至2010年,台州以“订单培训,政府埋单”的方式,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创业创新,冲浪市场,更好地走上致富道路。让每村至少拥有一名农民大学生,是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精品工程,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掀起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特定背景下,有着不同凡响的现实意义,突出有三:

  意义之一:农民走进“象牙塔”,将孕育出一批科技实用型致富带头人,带动和影响更多农民靠知识的力量创业谋富。随着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民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但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已成为脱贫致富的制约因素。21世纪,种田、养殖、办厂、经商,抑或进城务工,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不像二三十年前,只要敢闯敢冒,就能让“口袋”鼓起来。现在是“脑袋鼓,才能口袋鼓”。农民上大学,系统学知识,是他们与时俱进、升华自我的具体体现。

  意义之二:农民走进“象牙塔”,推动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据台州广播电视大学负责人介绍,这些经招考录取的农民大学生,通过3年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辅导,经考试合格后获得教育部承认的专科学历文凭。这表明,农民上大学,不是一般的短期培训,而是正儿八经地接受高等教育。这种教育,从专业设置看,倾向于实用科技、实用管理等职业技能知识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职业高等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不妨多多面向青年农民招生,让更多的农民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意义之三:农民走进“象牙塔”,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下,各地都在倡导建立学习型社会,“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农民上大学,说明读书学习并非年轻人的专利,而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农民上大学,最要紧的是获取真知识,掌握真本领,为自己的创业致富打下坚实的知识根底。

  建设新农村,需要大学生奔赴广阔的田野施展才干。不久前,台州市选拔招聘1173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而今,农民自己上起了大学,这些从社会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农民大学生,必将是建设新农村的又一支生力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农民上大学”
意义深远
黄保才 2008-11-5 48256F32002924A6482574F3003295C1[A5-黄保才≈B1-丁ju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