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圣诞树包装,英文换成了俄文
· “养鱼经”
同样是专利
· 畲乡姑娘
吆喝
家乡特产
· 食用农产品
价格回落
· 稻谷晾晒难 农民盼帮忙
· 秋风吹“暖”时令消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黄姑鱼怎样人工养殖、南美白对虾如何一年养殖两茬……三门农民多年摸索出来的“养鱼经”,如今纷纷变成了国家发明专利——
“养鱼经”
同样是专利

至今,三门农民已获得
10多项种养技术国家发明专利

  本报讯 (记者 叶晖 通讯员 贺军 朱启明) “没想到土办法也能申请专利!”时下在三门县,许多农民开始留意总结自己平时的种养经验与心得,然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据该县科技局统计,该县农民已获得10多项种养技术国家发明专利。

  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黄姑鱼,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长期以来主要靠自然捕捞获得。海游镇养殖大户蒋荣响经过多年琢磨,终于“捣鼓”出一套成熟的黄姑鱼人工养殖办法,并于本月月初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据悉,应用该套“养殖经”后,黄姑鱼的亩均放养密度可达1万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蒋荣响是绿洋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有10多年的养殖经验,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发明迷”。今年以来,他已先后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除黄姑鱼人工养殖办法外,还包括软壳青蟹的人工饲养方法、短蛸的养殖方法和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养殖经验看不见、摸不着,申请发明专利,既能及时总结自己的养殖心得,又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捧着证书的蒋荣响喜不自禁地说。

  如今,像蒋荣响这样为种养经验申请专利保护的农民在三门越来越多。南美白对虾一般一年只能养一茬,但是,小雄镇下栏塘养殖户黄元明琢磨出一种温室养殖技术,一年能养两到三茬,产值能翻番。在县科技局的帮助下,黄元明顺利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发明”专利证书。

  “发明专利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农民朋友日常摸索总结出来的种养心得,都可以申请专利保护。”三门县科技局负责人说,“三农”发展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技术农民”,他们的一项创新技术往往能带富一方百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济新闻 00006 “养鱼经”
同样是专利
2008-11-5 48256F32002924A6482574F70033C14F[A2-叶晖≈B1-刘元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