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台州奏响农村文化交响乐
· 杭州人在家门口看农村版《五女拜寿》
· 老同志挥毫泼墨描绘三十年
· 找到纯文学
与可读性间的羊肠小道
· 死于砒霜中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坛坛罐罐成乐器 无骨花灯进万家
台州奏响农村文化交响乐
  本报台州11月3日电 (记者 洪卫 通讯员 敏力斌 朱连明) 高脚桶、擀面杖、木盆、铜火炉……一大堆农家生活用品摆在温岭市横峰镇文化站的排练室里。见我们十分疑惑地看着眼前的这堆农家用品,文化站站长林江华开心地笑了:“你可别以为我们搜集起来搞什么展览,这是我们农民乐团的乐器。”

  一旁,25岁的农家女郑薇见我们还有些不信,就熟练地敲打起四种盆类器具,活泼的节奏和悦耳的声音,让我们感到新鲜和新奇。郑薇还向我们介绍了这些“乐器”的日常用途:“这个木托盘是用来端茶的,那个是用来揉面粉的,再大一点的是用来端菜的……”

  今天上午,8位表演者要在排练室排练打击乐《农家乐》。林江华告诉我们,《农家乐》这次被台州市选中参加在省城举办的“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成果展,让表演队成员十分高兴。连着几天,林江华带着这支乐队一边排练,一边走村串乡开始“实战训练”,林江华说:“这可是代表我们台州农民表演水平的节目,我们一定得演好。”

  《农家乐》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南沿海一带的农家生活场景。节目演奏中所用到的31种器材,全部取自当地农村的日常生活。林江华就是这个节目的创作者,他说:“‘种文化’就是要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我们的表演器具随处可找,所以大家特别喜欢。”

  据台州市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台州市推荐了温岭市的打击乐《农家乐》、椒江区表演唱《爱串门的女客人》等两个表演节目和临海泥塑、仙居无骨花灯、三门石窗、椒江绣衣、温岭海洋雕刻、玉环船模、椒江玻璃雕刻、三门布贴画、黄岩翻簧等九个展示节目参加全省“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成果展,都是从全市上千个节目中挑选出来的代表作。

  台州市委宣传部领导告诉我们,台州市结合农民文化节活动开展了“百镇千村种文化”活动,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村镇“种文化”竞赛、节庆民俗文化活动、优秀传统特色文化展播等。在今年9月底,全市还在临海的崇文门广场举行了台州市“百镇千村种文化”活动成果展示的PK赛,展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表演节目和以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创作文艺节目。

  此次将带着“针刺无骨花灯”参展的陈朝华,还有一个身份是仙居福音街道月塘村仙童种养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现年47岁的陈朝华,1995年拜花灯传人白塔镇高迁村吴焕灯为师,精心学艺,从此被花灯迷得如痴如醉。陈朝华告诉我们:“仙居无骨花灯已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仙居无骨花灯不但要保护好,还应该走向大众,我觉得,这也是‘种文化’活动的意义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台州奏响农村文化交响乐 2008-11-4 48256F32002924A6482574F6002D40A5[A2-洪卫≈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