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30年前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10.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700万人口,人们生存空间狭小,生活压力很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浙江推上了全民创业、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今天的浙江,经济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城乡协调发展,到处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什么叫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
一、30年改革发展铺就了浙江人民创业的辉煌历程
远在数千年前,浙江就已呈现出文明的曙光。两宋以降,浙江后来居上,成为中华大地上的富庶之地。这里,曾经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铸就了浙江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品质,砥砺出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
改革开放伊始,浙江从省情出发,率先在国家计划范围外进行增量市场化改革,放宽对农民从事非农经营的限制,允许和鼓励小商品交易和个体私营经济以挂靠集体经济的形式发展,放手让农民自主创业。省委明确提出发展各项事业都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小城镇。那些深受传统商业文化熏陶和具有较强应变能力的农民率先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和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多路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度受到质疑。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省委更加坚定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推动政府自身改革,为人民群众创业提供更加宽松的条件。党的十四大以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为民营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创业环境,鼓励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文教事业和公用事业,依法引导它们有序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着力培育生产要素市场,理顺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率先探索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使国有资产集中,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到90年代末,浙江基本形成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开始实现更高层次和更加全面的发展。1997年,浙江城乡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已进入小康。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浙江。省委相继提出“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发展理念,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破解资源环境难题,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品牌大省,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建立了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调整城乡、区域、部门等利益关系,初步形成了大社保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向欠发达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的财政政策和公共福利政策。2007年6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省委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新战略,进一步以全民创业推进全面创新,以全面创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社会管理、党建工作等各个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浙江新时期的改革,更加关注为每个人提供创业发展机会,让每个人具备创业发展能力,营造出全民创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30年改革发展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几十万购销大军走南闯北,一个个家庭变成了企业,一座座村庄变成了城镇。进入新世纪,在这片创业热土上,现代化企业拔地而起,现代化城市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千百万创业者协力开创新天地。
全民创业,推动浙江向经济强省跨越,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30年来,浙江以农民创业为特征,以农村工业化为主体,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从1978年到2007年,经济总量从124亿元增加到18638亿元,由全国的第12位跃居第4位,年均增长13.2%;人均GDP从331元增长到37128元,由全国的第16位上升到第4位,跨入经济大省行列,目前正在向经济强省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38.1∶43.3∶18.6转变为5.5∶54.1∶40.4,工业增加值由47亿元增加到9040亿元,数百种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超过75,开始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跨越;外贸进出口总额由0.7亿美元发展到1768亿美元,其中出口达1283亿美元。目前,浙江在全国各地经商的有440多万人,到海外投资的达100多万人,形成了实力强大的“浙江人经济”。
全民创业,推动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初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全民创业带动了全民富裕。1978年到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增加到20574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以上,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5元增加到826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连续23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年均实际增长8.5%;在1997年底实现全省无贫困县的历史性跨越后,又在农村实施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到2002年全省已无贫困乡镇。浙江全民创业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城乡居民,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1978年分别为55.6%、59.1%,到2007年分别下降到34.7%、36.4%;2007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315和0.3535;城乡居民收入比长期保持在1∶2.5左右,差别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浙江率先建立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城乡,被征地农民全部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人员和城镇“三无”人员基本实现了集中供养。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6年浙江全面小康实现度已达87.2%,有望比全国提前10年实现全面小康。
全民创业,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呈现多极增长的强劲发展态势。浙江依靠全民创业,从培育“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特色产业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块状经济。目前,全省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区块601个,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制定了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地区三大产业带规划,逐步建立差别化区域开发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均衡发展格局。“十五”时期,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乡镇全部脱贫目标,25个欠发达县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发展差距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其他东部发达省份。
三、30年改革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浙江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像浙江这样一个陆域资源小省能够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省,从根本上说得益于我们党与时俱进地推动思想解放,毫不动摇地推进市场取向改革,逐步消除了陈旧观念与体制障碍,使创业创新在浙江蔚然成风。
人民群众自立自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激励下,浙江人靠创业实现生活理想和自我价值,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发展市场经济,形成了“千家万户办企业、千辛万苦搞经营、千山万水闯市场、千方百计创新业”的创业局面。创业首先产生于千家万户,表现为工艺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继而发展为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全民创业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最终实现了富民强省。这说明,只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发展经济的主体,获得自主权,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就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形式。浙江广大人民群众率先冲破僵化的体制机制,成为投资者、经营者和财富的积累者,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目前,全省注册资本超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达12.1万家,全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3席。从1978年到2007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量的71%来自于民营经济,其中55%为个体私营经济所创造,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社会就业、税收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在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浙江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种经济形式,使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比较早地找到了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率先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劳动关系,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发达的商品流通成为浙江经济的巨大优势,形成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兴一座城镇,富一方百姓”的浙江发展模式。
党政领导科学有为成为全民创业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就坚持,不足的就予以完善,错误的就及时加以纠正。省委明确宣布,凡是省委作出的决策,如在探索中发生失误,不怪罪下面,省委承担责任。这就有效地保护了干部群众改革探索的积极性,得以让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由于坚持一切从浙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思想、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浙江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办法,为人民群众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建立,党政部门尊重经济规律,自觉转变职能,不断建立和完善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多层次、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说明,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是推动全民创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政治保证。
创业文化成为全民创业强大的精神动力。浙江的全民创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念和“工商皆本”的文化传统,孕育了浙江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务实的群体性格;先天不足的资源条件和人口密集的生存压力,造就了浙江人的自强意识和拼搏精神;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熏陶,塑造了浙江人的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百工之乡”的历史渊源和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培育了浙江人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浙江的创业文化与市场经济有着历史的联系,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弘扬,成为浙江人脱贫致富、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精神支撑,成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构成了浙江竞争的综合实力,是浙江保持领先发展优势的重要原因。
“临浙江以北脊,壮沧海之宏流”。30年改革开放,30年全民创业,30年共同富裕,浙江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如今,浙江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全民创业推动全面创新,向着全面小康社会阔步前进。
(执笔:蓝蔚青 王兆斌)
(原载《求是》杂志2008年第21期)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
求是杂志社经济编辑部
联合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