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拿出一张《日本经济新闻》10月22日的报纸,给记者读了上面的一则新闻。根据这家媒体对260个日本中小企业的调查,60%的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但也有20%企业近期实现了业绩上涨。
这家日本最大的财经类报纸,用一个词归纳了能够抵抗市场风险的中小企业的基本素质——“技术力”。吉田说,按照中文的解释就是“技术工艺水平和技术开发的能力”。拥有独特的“技术力”,让一些小企业不仅能生存下来还能逆风飞扬。
吉田认为,“燕市”的转身就相当漂亮,值得一提。
燕市在日本的新泻县的中部地区,是金属加工业的集聚地,那里以前以生产刀、叉等西餐餐具出名。每年12月在瑞典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为晩餐会提供金属餐具的,就是燕市的山崎金属工业公司。
在高峰的时候,餐具的年销售额超过400亿日元,但是近年市场萎缩,销量减少了七成。整个新泻县都在想出路,当地成立了一个“中部地区本地产业振兴中心”,将目光投向了镁材料加工产业。
镁最大的特点就是质地轻,比重只有铁的1/4、铝的2/3。它凭借其良好的振动吸收性和电磁屏蔽性,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及数码相机的机身上。但是和其他金属相比,镁材料成形困难且成本高、表面处理技术也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恰恰是燕市企业的优势,金属西餐餐具是一种精密的工业产品,多年以来许多企业拥有高水准的研磨技术,正好用于镁材料的加工。”吉田介绍,近年来,政府从当地的中小企业中征集镁材料相关产品的开发方案,并对有发展前途的方案每年提供7000万日元的资金扶持。
“善于将一种核心的技术拓展到相关的新兴领域,正是日本中小企业产业转型的一大特点。”吉田说,那些过去生产刀叉的工厂,现在更多生产新的产品。“从在镁材料上涂上生漆制成鞋拔,到用镁材料做出手机的零部件。这些,都仰仗他们此前在铁和不锈钢加工领域的技术积累”。
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涌现了一大批拥有独特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开创了制造业的新一轮复兴。孙炯说这让他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夕阳产业,没有夕阳技术”,这为日本企业的“技术力至上”的发展哲学,寻求到了当下最准确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