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内国际新闻
3  
PDF 版
· “美式民主”代价不菲
· 标题新闻
· 美国媒体报道
偏向奥巴马
· 《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办法》
· 英国挽救红色电话亭
· 俄公布支持实体经济计划
· 在苏丹遭绑架的第9名中国工人被确认遇害
· 我国一批新型导弹武器系统
将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 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辞世
· 10月国际大事回顾
· 中方感到震惊和愤慨
· 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半边天”作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选举花费总额高达24亿美元之多
“美式民主”代价不菲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决战在即,鹿死谁手,尚属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选举已创下美国总统选举耗资之最,选举花费总额高达24亿美元之多。

  据美国无党派智库“敏感政治中心”的最新报告,今年美国总统选举在筹资方面将刷新多项历史纪录:在从2007年开始的整个选举周期中,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筹得的竞选经费达到15亿美元,是上届选举的2倍,是2000年选举的3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迄今已筹得6.2亿美元,创下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个人筹款纪录。

  30多年来,美国总统选举耗资逐届膨胀,广大选民对此强烈不满。盖洛普机构最近一次调查显示,七成美国人认为此次总统选举花费太高,57%的人支持对总统选举开支设限。

  然而,是否应该对总统选举设限,在美国历来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总统选举开支尽管绝对数字十分惊人,但与美国的经济规模相比,仍是个很小的数字,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不过稍微留心就可发现,在这个所谓“值得的”不菲代价背后,暗藏着各种利益集团的争斗,捐款就是他们争取政治利益的一种手段。候选人当选后,往往要以某种方式“回报”那些大额捐资者。这是美国社会的一条政治“潜规则”。

  “敏感政治中心”的报告显示,政治捐资者向来不超过美国人口总数的4%。该中心执行主任克鲁姆霍尔茨说:“今年选举的确增加了许多新捐资者,但这部分人代表不了全体美国选民。直到今天,一个典型的政治捐资者不是律师、银行家、医生、公司主管,就是大学教授,而不太可能是平常百姓。”由此可见,“为民主买单”其实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在民意推动下,美国近几十年来多次推行政治捐款体制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其中包括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两党竞选改革法》,以给选举筹资“降温”。

  尽管如此,利益集团还是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通过各种渠道注入巨资。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此次总统选举中,一些自称为“联合筹款委员会”的新机构大行其道,成为利益集团影响选举的主要渠道。

  与此同时,由于金钱在总统选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候选人也不得不为筹款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反击对手的竞选攻势,筹款活动要进行到选举的最后一刻,而竞选耗资也一路飙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最近30多年来美国大选开支一次比一次多。

  新华社记者 杨晴川

  (新华社华盛顿10月3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国际新闻 00004 “美式民主”代价不菲 2008-11-2 48256F32002924A6482574F40051F8FA[A0-新华社记者≈B1-顾国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