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08年,与全国一样,浙江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局面,很多企业遭遇从未有过的瓶颈,经营困难,有的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
如何突破瓶颈,跳出困境,再创浙江经济的新辉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两创战略。最近,更是一次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9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而实际上,近年来,我省各地已涌现出很多具有强烈创业、创新和前瞻意识的企业。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众多中央直属和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通过体制创新,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浙江的交通运输、能源、制造、通信、制药等行业,显示出明星般的示范效应。
为了推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两创战略的实施,推动浙江企业跳出困境,推动浙江经济尽早走出严峻局面,再创辉煌,本报推出了十大浙江“国企榜样”系列宣传活动,全面、详尽地介绍、分析我省国企践行“两创”战略、实施转型升级的路径、成就、经验、体会。本期的主角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仅仅7年多的浙能集团,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坚持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追求企业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不断创新,获得全面丰收的传奇之路。
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国企——仅仅七年的历史,如今已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地方能源企业之一,浙江省规模最大国企之一,净资产和总资产分居浙江省属国企第一和第二。要问成功秘诀,这家关系全省能源安全保障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骨干企业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回答是:肩负历史重任,科学和谐发展,致力创业创新!
七年燃情
七载跨越
●陈建良
《〈《〈专家声音
推进能源企业
转型升级的三步曲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卓勇良
长期来,关于某些垄断行业,流传着一些为人垢病的故事。然而今天发表的这一长篇纪实,向我们展现了浙能集团这家我省重要国企的辉煌一面。这家企业以高标准要求自身,企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展现了新时期、新国企的新形象。
发展要快。身处浙江这列经济快车之中的浙能集团,当缺电之苦遍及全省的时候,除了一个“快”字,别无其他选择。这就让我们看到了这么一份漂亮答卷:短短7年,浙能集团已经具有1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年18.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完善的电煤采购、仓储和运输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支撑要强。浙江缺煤少铁,现在虽已不能说无油,但毕竟现在东海油气田的产量较低。浙江电力必须在省外建立稳固的支撑体系,这也正是浙能集团所要告诉我们的故事。省外专用物流基地、省外专用煤炭基地、省外煤电综合开发基地,一个个建立起来,与省内发电基地一起,构筑形成稳固的省内外结合的能源支撑体系。
运行要绿。煤炭是一种有污染的能源,然而我们也很无奈,因为尚无更好的替代能源。浙能集团投入50亿元,着手进行脱硫工程,比国家要求的还多削减19万吨二氧化硫。浙能集团的平均煤耗,已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于直接减少了污染。绿色还代表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今年煤价猛涨,浙能集团积极筹资采购,确保了所有机组安全满发。
浙江经济当前正在遭遇较大困难。前进路上,最重要的是信心;克服困难,最关键的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目前,我省企业财务状况总体是好的,这是当前浙江经济的一个坚实的支撑点。而在这之中,就有浙能集团以其自身亏损而作出的贡献。相信浙能集团的努力,一定能换来我省更美好的明天。
很难想象,仅仅花了2000多天时间,就把一个企业做到全省数一数二,成为全国最大地方能源企业行列中的一员。但确实,“浙能人”做到了。仅仅用了7年多一点的时间,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走完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地方能源企业之一、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的全过程。截至2008年9月底,集团净资产发展到379亿元,总资产875亿元,分别位居浙江省属国有企业第一和第二;2007年全年实现利润总额51.7亿元,占到了浙江省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三成,并以纳税460496万元的业绩名列2007年度中国企业集团纳税500强排行榜第54位;以营业收入3213897万元的业绩跻身2008中国企业500强第156位。
这是一家关系到浙江省能源安全保障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2001年5月正式挂牌,主要从事电源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煤炭流通经营、天然气开发利用,并涉及金融、房地产、环保、建材、物资、石油等其他领域。
经过7年发展,如今的集团共有控股、代管的二、三级企业80余家,总人数11000余人。控股的浙江东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为B股上市公司。
经过7年发展,集团控股、管理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已建成通气天然气管线(杭湖甬全线)330余公里。2007年,全年完成煤炭销售3468万吨,保障了电煤供应;向全省城乡企业和居民供应的天然气,从国家计划的13.8亿立方米增加到18.1亿立方米;平均供电标准煤耗水平、销售收入、利税、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均居优异水平,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
近年来,浙能集团一半以上机组在全国大机组竞赛中获奖,共有6台机组荣获全国电力可靠性“金牌机组”称号;所属嘉兴电厂5号机组连续运行时间达750天,创造全国纪录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浙能集团电力建设水平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承建项目中已荣膺5个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3个“国家优质银质奖”和一大批“钱江杯”优质工程奖。
7年燃情,7年跨越。浙能人肩负历史重任,坚持科学和谐发展,致力创业创新,终于取得累累硕果——收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省国企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示范单位”、“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浙江省节能减排十大标杆企业”等诸多荣誉。更重要的是,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作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火车的“原动力”,7年来,浙能集团满怀改革激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保障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肩负责任 力挽狂澜 ——全力保障全省电力供应
作为浙江全省电力的主要供应者,浙能集团目前控股、管理发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占全省6000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的41%,统调机组占全省统调装机容量的57%。显然,浙能集团肩负着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支持的重大社会责任。近几年,在我省严重缺电情况下,集团广大干部员工众志成城,确保安全稳定发电生产,加班加点加快电源建设步伐,嘉兴电厂二期、长兴电厂抢建工程、温州电厂三期以及兰溪电厂、乐清电厂、安徽凤台电厂等一批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陆续建成投产,超常发展,为浙江经济社会雪中送炭,化解“电荒”,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在近几年电煤供应十分紧张、价格持续上涨情况下,浙能集团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积极组织煤源;为确保全省安全稳定发电,不惜承担着煤价快速上涨亏本发电的代价,确保所属发电机组没有因缺煤而停机。
今年初,浙江省遭受了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性天气影响,全省电网主干线路杆塔、导线因覆冰、覆雪严重受损,发电机组设备面临低温冰冻等恶劣条件严峻考验,整个浙江的电力供应处于紧张和薄弱的状态。与此同时,作为全部电煤依靠外省远距离运输供应的经济大省,遭遇全国性的电煤短缺紧张局面,发供电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全省城乡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众志成城,纾危抢险。11000余名“浙能人”奋起抗雪救灾。集团领导班子准确预测,超前应急,果断决策!元月3日,所属浙能富兴燃料公司立即全体出动,分赴山西大同、朔州、忻州、太原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安徽淮南等地,对煤炭供应企业进行地毯式走访,并直入晋北地区各煤站找煤;向山西派驻现场工作组,紧盯晋北地区的少量存煤,发动一切力量锁定资源,高价收购,吨煤必争;向秦皇岛港派出现场工作组,想方设法做好船货衔接,提高运输效率。到当月下旬,在因雪灾造成全国电煤严重紧缺之前,浙能集团已落实电煤近300万吨,为全省战胜雪灾,保障安全发电赢得了主动和先机。
由于浙能集团全力保障电煤供应,尽管全国因缺煤而停机的装机容量总数超过4000万千瓦,浙能所属电厂没有一台发电机组因缺煤而停机。浙能集团在春节期间乃至春节后的救灾战斗中,始终担负着全省统调三分之二的发电出力,为全省最终夺取抗雪灾胜利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和突出的作用。
浙江城乡千家万户的光明,见证了浙能集团在冰雪危机中留下的辉煌一笔!
北京奥运,又一次显示了浙能人的英雄本色——浙能集团担起了保安全发供电的重任。当时,很多发电企业饱受“市场煤”、“计划电”之苦而陷入亏损。浙能集团同样面临着煤价不断飙升、煤质下降等巨大困难。今夏秦皇岛的市场煤离岸价最高达到了近1100元/吨,为此浙能集团今年需要多支出燃料费用80多亿元。“越发越亏已成现实,但浙江经济社会要发展,老百姓要用电,要支援抗震救灾和保障奥运召开,浙能集团不能因缺煤而停机,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浙能集团领导作出铿锵有力的承诺。在浙江省今年夏季缺电300万千瓦的危急时刻,浙能集团硬是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想尽一切办法,尝试所有努力,紧急部署各项应急措施,包括领导、组织、资金、生产等方面予以加强,面临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巨大风险,积极筹资购买疯涨的电煤,确保了所有机组安全满发,并且没有一台机组因缺煤而停机。
科学发展 做大能源 ——全力打造浙江“国企航母”
深入实施“大能源战略”,加快实现从能源加工型企业向能源综合型企业转换,从实业型企业向产融结合型企业转换,从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型企业转换,着力建设综合型的现代能源企业,显著提升企业持续赢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走在省内国企和全国同类型企业的前列。这是浙能集团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五年发展的清晰脉络。
浙能集团领导班子认为,作为基础性能源产业,多年来集团义不容辞地在多领域、多方位、长时期内担负着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和脱硫减排等重大社会责任,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赢利是它全部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浙能集团必须义无反顾地履行好作为经济组织的赢利责任。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短短7年,浙能集团走过了“创建完善、改革转型、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但是,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可谓前所未有,必须把着力建设综合型的现代能源企业,显著提升企业持续赢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走在省内国企和全国同类型企业的前列作为奋斗目标。而建设综合型的现代能源企业,就是要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加快实施战略转型,努力实现上述“三个转换”。
从能源加工型企业向能源综合型企业转换,就是在继续做好能源加工的同时,高度重视煤、气、油等一次能源的资源开发与保障;在强化一次能源的掌控力度,增强在资源市场话语权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其主要举措就是坚持以发展为主线,重点围绕电力主业、能源产业和能源服务业这“三大产业”,把握关键项目,优化产业结构。
从实业型企业向产融结合型企业转换,就是积极通过金融市场,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大力实施上市扩张战略,推进产业整合和资产重组,提升企业价值,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主要举措是推进体制、机制和经营的“三大创新”。
从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型企业转换,就是着重推进思维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行为创新,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与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好日渐成熟的市场,尽快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全方位、各层面接轨。其主要举措就是推进规范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
一个个重要举措的推出,令人欣喜。作为浙江省属国有企业的重点单位,作为浙江省能源安全保障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浙能集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当前难题,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上,给出了一个漂亮答案。
今年6月,浙能集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总的奋斗目标是:着力建设综合型的现代能源企业,显著提升企业持续赢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走在省内国企和全国同类型企业的前列。
目前,浙能集团已经在“大能源战略”指引下一步步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作为浙江电力的主要供应者,浙能集团目前控股、管理发电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机组47台,将于2010年基本实现全脱硫;天然气发电机组4台,均已获得联合国CDM认证;燃油发电机组12台;水电机组11台;总容量约5万千瓦的两个风电场正在建设;投资多个核电项目。
集团内一半以上机组在全国大机组竞赛中获奖,6台机组荣获全国发电可靠性“金牌机组”称号;所属60万千瓦机组最长连续运行时间达750天,创造全国纪录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业创新,科技领先。锅炉微油及等离子点火、电机变频、海水淡化等新技术带来资源节约、节能降耗巨大效益。
在“大能源战略”指引下,浙能集团加快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开发建设多个百万千瓦项目,积极推进热电联供。至“十一五”末,控股、管理发电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左右,另有600万千瓦正稳步推进前期工作。
浙能集团采取一切措施,全力保障浙江电煤供应,至2010年电煤消耗量将达5000万吨以上。集团所属浙江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多年来,与国内主要煤炭供应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全国设立了多个办事处和分公司,在秦皇岛港开辟煤炭专用场地,从天津港开通运输准班轮,拥有海运和自备列公司,并积极到资源富地投资开发煤矿、煤站项目。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麻家梁矿井,由大同煤矿集团与浙能集团共同投资建设,设计年产煤量1200万吨,同步建设配套洗煤厂,所有煤炭全部送往浙江。
位于浙江舟山的六横岛,浙能集团正在兴建煤电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大的集煤炭中转、储备、配煤、经营以及电力生产于一体的能源基地。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的淮浙煤电一体化项目,由浙能集团和淮南矿业集团均股投资,下设年产600万吨煤炭的顾北煤矿和装机4台60万千瓦全脱硫机组的凤台电厂,所发电量全部送往浙江。2008年8月,淮浙煤电项目一期工程开始投产。
浙能集团积极开发绿色清洁能源。2004年1月,成功引入西气东输天然气,实现了浙江省天然气应用零的突破。2007年7月,全长332公里的湖杭甬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其中总长度为2454米、直径为0.813米的钱塘江定向钻穿越工程,堪称世界综合规模之最。在集团所属浙江省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努力下,浙江“多气源一环网”格局的蓝图美景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浙能集团还大力拓展能源服务业和非能源产业,浙能财务公司、浙江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兴源投资有限公司等纷纷成立,全部取得了优良的业绩。
节能减排 勇挑重担 ——协力奉献“绿色能源”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实施“绿色能源计划”。浙能集团投入50亿元巨资,解决已投产及在建发电项目的脱硫工程,到“十一五”末,控股、管理燃煤机组基本实现脱硫,届时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6万吨左右,比国家环保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定的《“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多削减19万吨左右,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007年,浙能集团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全省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和2007年集团减排4万吨的任务,自我加压,提出了确保4万吨、力争5万吨的减排目标。全面调整燃煤电厂脱硫改造规划,提前实施老机组脱硫改造计划,加快在建脱硫工程建设。当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硫7.16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集团被省政府授予“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先进集体和节能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跻身“浙江省节能减排十大标杆企业”行列。
2008年,浙能集团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今年投产的淮浙煤电凤台电厂一期2台60万千瓦机组、乐清发电厂一期2台60万千瓦机组均同步投运脱硫设施。
两个天然气发电项目与英国PLC公司签署CDM项目二氧化碳减排交易协议,成为了集团首个利用“京都议定书”实现以温室气体减排换取经济效益的项目。浙能集团脱硝计划也已经启动,正在逐步实施。此外,加大烟尘、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治理力度和投入,确保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投资、开发核电、气电、风电等项目,尽管投资回报困难,但浙能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更大贡献。
同时,浙能集团加大技改与创新力度,在前几年累计投入10多亿元的基础上,重点对汽机通流部分、回转式空预器、电机变频、锅炉微油及无油点火技术等进行重点投入改造。
奉献爱心 回报社会 ——树立国企优良形象
浙能集团加强企业党建、廉政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了“大党建”格局。特别是领导班子“四好工程”、党支部“堡垒工程”、党员“亮化工程”、职工“素质工程”和企业“文化工程”这“五大工程”建设,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各方力量得到进一步凝聚,极大地保障与推进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浙能党建经验被中央党校引用为经典案例。2008年4月,集团班子被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党委评为全省首批“四好”领导班子之一。浙能集团成立以来,在总额达333亿元的控股项目投资中,没有发现一起重大违法违纪违规案件。
7年来,浙能集团坚持员工是企业发展之本,努力实现“人企共进”、营造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集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等途径,为职工的成长成才、施展才华、岗位建功构筑良好的平台,不断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通过培训发展维护职工的权益,做到不使一个职工下岗失业;深化厂务公开工作,保障和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职工谏言和反映诉求的渠道,促进了集团的和谐稳定和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浙能集团投入巨资,大力推进“五大百亿”工程建设。其中我省重大帮扶致富项目——滩坑水电站工程,是浙南地区人民盼望几十年的大事和德政工程,也是欠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5万余名库区移民下山脱贫,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集团还投资建设位于临安的华光潭水电建设,为造福地方人民和服务杭州市用电作贡献。
浙能集团积极参与全社会扶贫帮困和捐赠,捐赠总额近800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50万元扶贫磐安县双峰乡,帮助该乡兴建防洪堤和村级办公场所,尽显国企社会责任风采。2006年,浙能公司向受“桑美”台风影响的浙江灾区人民捐赠人民币20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四川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牵动着浙能集团11000余名职工的心。浙能集团领导带头,党员和干部员工纷纷慷慨解囊,自觉交纳一笔笔“特殊党费”,自觉送上一笔笔捐款。短短几天时间,浙能集团党员和职工个人捐款达600多万元。而整个浙能集团捐款总额达到900多万元。
……
这是一家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这是一家积极实施创业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大型能源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浙能集团领导班子正团结带领11000名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燃起新的创业激情,深入推进“大能源战略”实施,加快实现战略转型,成为丰富和实践“创业创新”浙江精神的国有企业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