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凤仙,女,全国劳动模范、原省财贸工会主席,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省十届人大代表。在担任人大代表的20年间,她共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187件议案和建议,向省人大会议提交132件议案和建议。在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的议案和建议中,有56件被采纳,30多件被立案,且件件与职工权益有关,她也由此被誉为“议案大王”、“职工的代言人”。
——访省劳模协会会长章凤仙
苏晓春 俞磊
当过3年钢铁工人,8年柜台营业员,28年工会主席,20年人大代表……对章凤仙而言,最愿意谈的就是她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那300多件讲真话、有分量的议案和建议,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不但见证了章凤仙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成长历程,更见证了浙江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
从害怕发言到“议案大王”
1988年,章凤仙作为浙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走进了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可从北京回来后,面对工友她感到非常惭愧。因为在会上怕发错言、讲错话,她一件议案都没提。而这次经历也恰恰是她成为“议案大王”的开始。
“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章凤仙告诉自己,光有热情不够,还需要不断学习。于是,她虚心向老代表讨教经验,学习系统的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注重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开展实地调查。她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会工作,每年都要花两个月时间到企业、基层单位走访调研。为了更好倾听职工群众的声音,她公布了手机和宅电,与更多职工直接对话,了解社情民意。
与此同时,章凤仙也在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履职的新途径。2006年12月,她发起全国第一个全国、省、市、区4级人大代表进社区联络选民活动,在20多天里他们接待了200多名群众来访,接到100多件来信来电,并整理出34件议案和建议,分别提交给各级人代会,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关心职工权益
到关注社会变革中的热点难点
章凤仙当了15年全国人大代表,一共提交187件议案、建议,有56件被采纳,立案的有30多件;她在担任省人大代表5年间,连续4年提交的议案都被列为“1号议案”。而她关注的问题也从涉及职工的具体权益保护,逐渐扩大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如农民工利益诉求、食品安全问题、看病贵看病难、环境保护等,每次都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命中率?答案在她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中。章凤仙长期从事工会工作,每当有困难职工找上门,她总是热情接待、认真听取反映的情况,并竭尽所能帮忙解决问题。职工们都很信任她,有什么事都跟她讲。久而久之,章凤仙背后便有了强大的“智囊团”,使她更能把握全局、更能理清深层次问题。
说起章凤仙议案的高“含金量”,就不能不提2000年她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一分钟发言”。那是在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即将散会时,章凤仙突然举手,要求“发言一分钟”。她说得干净利落:国务院规定,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经济性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工资,要征个人所得税,但这不符合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帮助下岗职工脱贫解困的精神,为此她希望免征下岗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当晚,国家税务总局就派人到驻地再次听取她的意见;3个月后新规定出台了,当年6月起,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取得的一次性补偿费,在职工年收入平均工资3倍数额内,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消息传来时,下岗职工们沸腾了:“感谢章代表为职工说话!”事后,章凤仙深有感触地说:“只要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做个有心人,就能捕捉到好的提案线索。”
从一线工人
到“高素质的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从一线工人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人大代表,章凤仙一直非常重视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她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刻苦自学,通过努力拿到了大专文凭。代表的学习资料很多,有代表手册、法律法规汇编、各种报刊等,章凤仙都仔细阅读,特别是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她都逐字逐句地学。她在履行好职责的同时,还经常给新代表们“传经送宝”,向大家讲述自己当人大代表的心得体会。
“20年代表经历,是我人生中一笔厚重的财富。”这位被盛赞为“高素质的人大代表”的老代表深情地说,“尽管我现在退休了,也不当人大代表了,但作为一名党员,工作没有终点。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乐意活到老、为群众代言到老!”
记者感言
她总是那么忙碌,她总是那么亲切,在茫茫人海中,你也许很难辨认出她的身影,但有一种声音在人们心中总是那么铿锵有力:“只要当一天人大代表,我就要为职工群众代言。”
这就是章凤仙,一个名字里蕴涵了“奉献”的人大代表。无论周围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她都无私无畏、敢于直言;无论身在哪里、岗位有何变化,她都自觉贴近基层、心系职工群众。章凤仙的成长,深刻诠释了人大代表这一神圣职责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