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以上外来农民工希望成为‘新浙江人’。”这是《2006年中国农民工满意度报告》的调查结果,“一半以上”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一些经济发达省市。
如今,两年过去了,还有多少外来农民工希望成为“新浙江人”?
几乎不用调查统计,我们就可以肯定地回答:大多数。
原因归结起来很简单:浙江的经济继续在又好又快地发展着,浙江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仍高居全国前列。
能安居,也能乐业,是大多数人愿意留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和奋斗的主要原因。
而对外来农民工来说,能够不再死守“故土难离”的情结,希望成为“新浙江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他们在浙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归属感。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建设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江的平安建设同样也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集中反映到浙江人身上,那就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舒坦。
很多人为浙江的大发展,找了很多的理由,比如敢干敢闯、肯吃苦、能创新等等,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片土地虽然面积小、资源缺,但浙江人有着一种惊人的“大容量”,能够海纳百川,使外来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
作为浙江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直接见证者,外来农民工无疑对这种海纳百川的“大容量”,有着切身的体验与感受。因为这30年中,不少浙江人对外来农民工潮流带来的问题,也曾有过种种埋怨,但一直以来,浙江人对外来农民工从未排挤过,而是不断地接触、沟通、理解与容纳。
尤其“平安浙江”建设提出的“大平安”理念,使在浙江工作生活的外来农民工,更是在全国率先享受到了“新浙江人”的称呼,以及与本地人一视同仁的各种待遇。对外来农民工当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们早已经司空见惯。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22日那天,一个在嘉兴平湖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从平湖市新居民事务局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居住证后,高兴地说:“别小看居住证与暂住证只有一字之差。从打工仔,到外来务工者、新平湖人,再到现在的新居民,每一次身份的改变,都让我们更安心。”
而今年,居住证制度已在嘉兴全市推开。更令人振奋的消息则是:从明年起,居住证改革试点将在全省范围逐步推开。
平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首要的是心安。事实上,本地人与外来人互尊互爱、和谐相处、共同创业的良好氛围,在我省很多地方已经形成。
有了这样和谐的好环境,外来农民工为什么不希望成为“新浙江人”呢?而对浙江的明天,又有什么理由不令我们充满美好憧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