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金华资讯
3  4  
PDF 版
· 第九届金华工科会硕果累累
· 首个小商品行业分类标准发布
· 金华开发区“30”工程成果丰硕
· 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科学发展
· 金华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 武义被授予
“中国温泉养生生态产业示范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科学发展
徐止平
  金华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南翼与浙闽赣皖4省9方经济协作区内陆腹地的接合部,是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和省域重要交通、信息枢纽。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金华实现了由相对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成为浙江的市场大市、民营经济活跃区和城市群协同发展区。面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素质性矛盾,金华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市委、市政府坚定清醒,务实创新,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在爬坡越坎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确保平稳较快发展

  多年来,金华走过了一条市场力量推动、产业政策引导的产业转型之路,三次产业从1978年的51.0∶28.3∶20.7优化调整为5.3∶54.2∶40.5。但总体来讲,金华传统产业在经济中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一遇外部环境的调整,就面临很大的考验。本次产业转型升级正是在世界金融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放缓、要素保障趋紧、企业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推进,因此压力空前加大,“阵痛期”也将延长。为此,我们正确把握“保稳”和“促调”关系,一方面,积极破解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以加大金衢丽产业带实施为契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根本保证。

  一是推进工业转型,打造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技术创新、开放带动、空间拓展、节能降耗、优化环境等工业转型升级“六大工程”,着力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产业集群竞争水平、主导产业技术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家素质水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推进工业创新、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1~9月份,金华制造业投资保持稳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并引进了福田重机等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二是壮大现代服务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兴区。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以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金华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物流中心。大力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发展。以打造浙中国际性商贸中心为重点,整合提升消费性服务业。运用现代新型业态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提升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等大中型专业市场竞争力。推进城市核心商业区建设,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社区服务等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以打造浙江旅游副主心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加强旅游业与区域特色经济的结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重点开发宗教文化游、温泉康体游、商城购物游、影视文化游、古婺文化游、生态休闲游等旅游精品。积极融入长三角旅游圈,着力建设长三角区域性旅游强市。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加快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保护好180万亩标准农田,确保159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发挥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从整体上提高区域农业的竞争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金华制造向金华创造跨越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金华市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制定了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建设方案,推进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新技术项目与创业板上市企业培育基地建设。依托浙江大学金华技术转移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行业检验中心及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等,继续引进或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扶持汽摩配等一批面向特色产业集群的研发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为推进产业集群高级化提供技术支撑。今年以来,新认定省级研发中心4家,目前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达113家。组建了永康五金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11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利用工科会载体,促进产学研对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先后有970多家企业与院校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累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493项,投入研发经费21亿元。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投入主体、技术创新的承担主体、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主体。建立了市技术创新资金、高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贴息资金、中科院金华科技园资金等专项资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壮大。今年全市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市级28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04家,其中国家级31家,省级112家。三是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提高主导产业技术水平。集中力量抓好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行业的关键性技术及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的研发与开发,1~9月份,新列入国家级项目45项、省级计划项目167项。深入实施工业技改“双百工程”,推动企业技改由产能扩张转向竞争力提升转变。四是加快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争取到2012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4万人。五是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6.4%、35.2%。

  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

  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是空间结构优化的必然要求。我们抓住金华正式进入长三角经济区域版图的机遇,立足金华,接轨上海,放眼国际,带动腹地,从更大的空间范围、更宽的战略视角和更高的发展起点来谋划浙中城市群发展。按照“聚合主轴线、依托两市场、构筑四沿带、培育多集群、营造生态网”的空间发展策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一是着力推进城市群规划编制。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原则,统筹研究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共建大金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城市群发展。二是加快金义主轴线聚合。将金义主轴放在优先发展和重点开发的战略位置,集中力量进行高强度、高品位开发,推动金华市区和义乌进行双向互动,努力使这一区域成为浙中城市转型升级最为快速的发展轴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突破行政区域局限,重点开发杭金衢、甬金、金丽温、诸永、浙赣、金丽温铁路等高速公路及铁路、城际快速干道沿线区域,构建金义、义东浦磐、金兰、永武东四大产业带。完善核心城市功能。根据“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要求,实施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功能性公共设施建设,推进一批重点区块改造。合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美誉度。抓好市区“三纵三横”等骨干路网建设。提升江北环人民广场商圈和江南宾虹路商业中心的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提高市区的文化软实力。三是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今年以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目标,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稳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以义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切入点,努力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加强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必须实现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我们以金华市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3年行动为契机,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积极探索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新办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深入开展十大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推广重大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上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8%,节能降耗初见成效。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将发挥金华市低丘缓坡资源优势,争取政策创新支持,为产业调整和优秀项目引进提供用地保障。探索实施空间和产业双重置换,拓展开发区(园区)发展空间,高效配置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抓好重点环境污染监管区和水污染治理,巩固省级环保重点(准重点)监管区“摘帽”整治成果。加大对造纸、印染、医药化工、水泥行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环境治理水平。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改造,努力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加强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环境保护八大工程”,努力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作者系中共金华市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金华资讯 00013 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科学发展 2008-10-29 浙江日报000132008-10-29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