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访浙
· 努力保持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局面
· 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 浙江经济,三十年传奇
· 描绘科学发展新蓝图
·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
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八八战略”到“两创”总战略,全省人民开创了浙江特点的发展之路——
浙江经济,三十年传奇
本报记者 刘 刚
  开栏的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30年来,浙江人民用勤劳、智慧和汗水挥写了一个个创举,绘就了一幅幅绚丽画卷。省委、省政府不断总结浙江人民探索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走出了一条浙江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本报今起开设《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敬请垂注。

  改革开放30年,“浙江传奇”30年。

  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块状特色、专业市场、城市化、生态省建设、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出现的这些“关键词”,折射出一条鲜明而辉煌的主线:30年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浙江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了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发展新路子。

  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回首30年,浙江人有着太多的美好记忆:

  ——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30年来,我省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增长13.2%的速度。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接近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65元。

  ——坚持推进农村工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培育块状经济,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目前,我省县域经济的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了70%。

  ——坚持推进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商品市场,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了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2007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9325亿元。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走出去”、“引进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30年来,我省出口总额从0.52亿美元增加到1283亿美元。

  ——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2007年我省城市化率达到57.2%。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探究浙江率先发展的“成长基因”。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省委提出,认真总结和借鉴过去的发展经验,对于我们谋划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积极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和“法治浙江”,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经济社会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30年,我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破解“成长烦恼”

  30年风雨兼程,30年克难攻坚,30年超越自我。

  回眸浙江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日益深化的过程,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日益增强的过程,是谋划又好又快发展的方略日益成熟的过程。

  2003年,浙江已经进入中国经济的“第一方阵”,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四位。

  但是,浙江经济遭遇的发展“瓶颈”也日益明显:用地紧张、资金紧缺、电力缺口,国际贸易壁垒接踵而至……

  透过这些“成长烦恼”,省委、省政府清醒地看到了浙江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浙江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却不断加大;浙江的块状经济发达,但产业层次较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低;浙江企业市场意识强、应变速度快,但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产品技术含量低…… 要实现2010年率先达到全面小康、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浙江必须主动谋划、超前谋划,积极推进全省经济社会新发展。

  新的发展阶段,呼唤新的发展战略。2003年7月,省委举行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省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由此产生。

  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风云变幻,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省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执著、勇气和智慧、信念,换来的是更加辉煌的发展成果——在2004年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大关后,2005年浙江经济又闯“五关”,达到了新的高度: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

  更多的变化,则是抽象的数字难以描述的。随着“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科学发展的实践在我省全面“开花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研究课题组的专家们评论说,“八八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步入又好又快发展新阶段

  2007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又一次跃上新的历史平台,正处在转型、转轨、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

  浙江,站在了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头。

  自2007年6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重大决策后,同年11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2008年金秋时节,省委举行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

  全省上下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这是省统计局的一份最新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实现生产总值15302亿元,同比增长10.6%,虽然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但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增长贡献率达40.1%,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三产投资增幅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这意味着底气,意味着信心。

  3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财富;3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30年改革开放,锻造了浙江精神。面对新世纪头二十年难得的历史机遇期,面对浙江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浙江人民完全有信心创造更多更新的传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浙江经济,三十年传奇 本报记者 刘 刚 2008-10-28 48256F32002924A6482574EF0046740C[A1-周天晓≈B1-郑建国];48256F32002924A6482574EF0060113F[A1-刘刚≈A1-周天晓≈B1-程为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