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向来对市场反应十分灵敏的浙商,会如何应对?在今天举行的“创业创新·浙商之道”高峰论坛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与浙商代表深入探讨了浙商共渡难关的良策。
【关键词】降低成本
挺住就是赢家
今年以来,企业成本让不少企业感到“呼吸急促”。对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昆认为,浙江企业当前围绕降低成本进行创新尤为迫切。
他说,企业创新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可以是对原有产品生产工艺的创新,可以是对原有产品开发新的市场,也可以是在原有行业中开发新产品,还可以对企业体制结构进行革新。不同的创新维度,意味着不同的创新重点。当前,“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企业应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企业就开展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创新;能源价格上涨了,就创新节约能源的新技术;原材料价格上涨,就进行节约原材料的工艺创新。只要挺住了,你就是赢家。
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彭蕾也表示,在困难时刻,企业降低成本无疑是明智的策略。电子商务就是帮助广大企业低成本拓展市场的“过冬棉袄”。目前,全省有50.6%的中小企业用户拥有自己的企业网站,有20.8%的企业正在深度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采购、洽谈和销售,不仅开拓了市场,还把电子商务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关键词】坚守主业
不求盲目扩张
“一些企业因资金紧张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扩张过快、战线过长所致。”与会代表认为,这固然有银根一度紧缩的因素,但根子还在于这些企业盲目扩张、摊子铺得过大,尤其是热衷跟风投资房地产、股市、IT等行业。
西门子中国区总经理王伟国用西门子的成长历程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西门子迄今已有162年的历史,虽然涉及的领域很宽泛,但其始终围绕着核心事业——与电有关的制造业运作。在研发上可以说西门子创新意识极强,但投资却很保守。西门子一直坚持找自己核心的、熟悉的东西去做大做强,不会看到其他行业很赚钱就盲目参与,因为西门子懂得自己所要做的只是一个产业的强者。如果多元化扩张不当,反而加大了企业的潜在经营风险。
华立集团曾是典型的多元化企业,如今却悄然回归制造主业。掌门人汪力成深有感触地说:“原来一直强调企业做大做强,现在是否应该考虑先要做强,才能做大。因为做大并不等于做强。所以,要从原来一味地做大,转变为先做强,再做大,再做长。”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华立集团自2006年起开始主动收缩战线,在房地产业如日中天之际,主动“抽身”,实现溢价增值退出。汪力成表示,当一个新兴市场起来的时候,企业往往追求多元化发展;但是当一个市场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时,多元化发展一定要慎重。这时,你必须聚焦到最擅长、最核心的业务上去,这样,你才能活得更长。
【关键词】拉动内销
平衡两种资源
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产品升级和创新设计上,也体现在企业市场定位的转换上。
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柳洪志认为,浙江是典型的外向型省份,国际经济环境的“风吹草动”与浙江的关联度很大。今年以来,受美国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浙江外贸出口不尽如人意。这就揭示出一个问题:浙江的企业以往过多地倚重国外市场,无形中忽略了家门口的市场。一旦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出口受阻,企业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如何平衡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随机应变,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值得企业认真思考。
这方面,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颇有心得。他说,今年前三季度,金洲在原有的主打产品镀锌管出口同比下降近70%的不利局面下,经济效益不降反升。这一方面得益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了升级产品,同时又积极整合国内资源,与中海油开展合作,每年新增10多万吨的高等级钢管订单,内销前景豁然开朗。
(本报杭州10月2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