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别让孩子出现
“伙伴危机”
· 三门五分之一的村
建起“一元钱公寓”
· 抓大米 赛一赛
· 长春将在闹市区
设立救援亭
· 抓大米 赛一赛
· 李尚同志逝世
· 亲人啊,你在哪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浙江东阳农村,生活着一群上世纪从浙东流落到此地的“抗战孤儿”。为了帮助他们找到“身份”,东阳巍山中学一位老教师花了3年时间寻访,如今,这些人已近残年,盼望在有生之年能和亲人见上一面 ——
亲人啊,你在哪里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丁建剑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东阳巍山中学60岁的高级教师郭承豪,兴致勃勃地赶到绍兴市档案馆,把厚厚一叠、记录着100多位“抗战孤儿”的详尽资料,交到了档案馆负责人手上,希望能从中找到线索,帮助这些已是白发老人的“孤儿们”寻到亲人。

  27日晚,记者联系上郭承豪,交谈中,他几次言语哽咽——

  在东阳1900个村庄里,生活着这样一些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准确的出生年月,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地。“我从哪里来?我的家乡在哪里?我的亲人在哪里?”这些挥之不去的疑问,成了刻在他们心中的一道伤疤。

  他们都是战争孤儿。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为了躲避战争,浙东的许多百姓携妻带子,逃到了东阳。不少贫困人家再也无力哺养初生的幼儿,只好忍痛把孩子卖给人贩子,更多人家把孩子送到东阳城里,期望能找到个吃饱饭的人家……6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些战争孤儿已近残年。落叶归根,老人们盼着在有生之年能和亲人见上一面。

  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华市出版了一本抗日战争纪念专集,郭承豪的几篇有关“抗战孤儿”的文章也收录其中。之后作为乡土文史研究者,他参加了浙江省抗日战争的调研工作会议,感触很深,于是开始大面积地寻访来自全省各地的“抗战孤儿”。

  从2006年至今,郭承豪利用双休日,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访遍了东阳大大小小上千个村庄,一共为684名“孤儿”找回了他们的“身份”,其中来自绍兴地区的最多,有373人,目前还有100多人活着。另外,杭州、宁波、湖州也有上百人。

  茫茫人海中,让天各一方的亲人相见谈何容易。一次,在东阳北乡寻访,郭承豪了解到,有100多名“抗战孤儿”是被一名叫“阿坛”的人贩子从绍兴贩到东阳的。还有人记得,这个“阿坛”就住在绍兴城里某个弄堂。郭承豪当即买了火车票直奔绍兴城。遗憾的是,“阿坛”几年前去世了。

  郭承豪说:“有30多位老人通过努力,已经找到了亲人。还有很多人因种种原因,至今没有找到亲人。”

  现在,郭承豪想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一起帮东阳的“抗战孤儿”们寻找亲人。他说,送到绍兴档案馆里的资料中,详细记载了每一位孤儿的迁入方式、出生年月、养父母姓名、生父母姓名等信息。如果绍兴有市民知道自家以前有小孩被抱到东阳,可以到档案馆里查询,也可以直接与他本人联系。

  他说:“浙江日报的读者遍布全省,信息比我一个中学老师要多得多!如果大家发动起来寻找,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亲人!”

  “天下再大,大不过人间真情!”如果读者朋友的家人、朋友或者同事,有在抗战时期被送到东阳的,请与我们联系。可把相关信息发到本报网络互动版“报网零距离(http://bw.zjol.com.cn)”,也可以来信来电或传真。电话:8006571188、 0571—85310103。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亲人啊,你在哪里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丁建剑 2008-10-28 48256F32002924A6482574EF0043580A[A1-余勤≈A5-丁建剑≈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