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迈向城乡一体化时代的行动纲领
· 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 【哲理漫画】
· 改革开放30年,创造多少个“第一”⑩
· 切实提升舆论引导水平
· 可贵的教训
·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数度擦肩而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迈向城乡一体化时代的行动纲领
邵 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我国现代化所处的特殊阶段和复杂国际环境出发,围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优化工农城乡关系这条主线,全面描绘了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宏伟蓝图,是我国在新时期迈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时代的行动纲领。

  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城乡关系变迁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一切社会变迁的主线,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城乡关系一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将为之改变。”工业化初期阶段,城乡关系逐渐失衡,“三农”问题渐趋突出,整个社会处于急剧变化和全面转型之中。而工业化中期阶段则是一个国家决定现代化方向的一个十分紧要的发展阶段,既有可能调整优化城乡关系,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形成社会和谐发展局面,顺利地走向现代化社会;也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城乡关系,激化“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陷入“现代化陷阱”。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这种挑战和机遇都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则成为我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而又紧迫的改革发展任务。

  《决定》在对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和国际形势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变迁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并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上,要求“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突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在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上,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在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上,强调“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在此基础上,《决定》把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作为关键举措,对下一阶段的农村改革作出了系统安排;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作为主要任务,对下一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全面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决定》在深刻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日益突出的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部署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任务。这些制度建设是对我国现阶段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其核心是“保障农民权益”,“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六大制度建设,将使广大农民拥有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权利。

  第一,让农民拥有更加完整的财产权利。农村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除法律规定属于国有的以外),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就保障了农民最大的财产权利。《决定》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两大制度建设上,从承包关系长久化、土地流转市场化、宅基地价值化、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化、征地补偿合理化五个方面,进一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益,使农村土地不仅成为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且成为农民平等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可靠资本和农民普遍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这是时隔30年后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第二,让农民拥有更加平等的发展权利。扩大融资机会、改善发展条件,是现阶段保障农民发展权利的重点。《决定》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上,从强化公共财政对农村金融的支撑、发挥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作用、发展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五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农民融资机会;在“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上,从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农民发展条件、拓展农民发展空间,使农民拥有更加充分的发展权利。

  第三,让农民拥有更加公平的分配权利。改变国民收入二次分配领域城乡不均衡格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决定》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上,从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补贴制度、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六个方面,构建了农民在农业领域更加公平享有二次分配权利的制度。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是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点。《决定》在“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上,从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的要求。

  第四,让农民拥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管农村、健全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决定》在“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上,从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乡镇治理机制、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增强基层财力、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等多方面,赋予了农民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

  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是要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机制的作用下,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十分复杂,既有特殊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有特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就使得城乡关系更加失衡,“三农”问题更加难解。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就是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过渡;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就是要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由以城为主向城乡均衡转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决定》根据我国“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的历史方位,全面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两大主要任务。

  第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决定》根据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的新局面和国际农产品供给面临的复杂形势,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资源环境、农产品供求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的要求,并在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上,要求“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推进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明确“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上,确定“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遵循的重大原则上,强调“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决定》根据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实际,提出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的要求,并在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部署上,要求“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在推进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在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上,确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遵循的重大原则上,强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又处于一个十分紧要的关头,能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现代化事业的全局和长远,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尤为重要。因此,《决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管农村工作”的重大原则,要求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迈向城乡一体化时代的行动纲领 邵 峰 2008-10-27 48256F32002924A6482574EB001BE243[A5-邵峰≈B1-江于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