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绿色发展新思路
· 2008中国柯桥国际
纺织品博览会开幕
· 将生态优势化为竞争优势
· 烟花点亮不夜城
· 四年“零增长”的背后
· 自主创新力推乐清经济逆势前行
· 湖州师院喜庆举办高教50周年
· 浙江林学院喜庆五十华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四年“零增长”的背后
——记全国消防部队先进个人吴兴荣
本报记者 余 勤 阮蓓茜
  短短4年,嘉兴市消防系统4次获得全国消防部队先进集体称号;

  短短4年,嘉兴市消防系统有265人次官兵立功受奖;

  连续4年,嘉兴市实现火灾起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零增长”。

  当地干部群众和消防官兵说,这背后,嘉兴市消防支队支队长吴兴荣功不可没。

  “没有困难要我们干什么?要有‘钉子精神’,为群众办实事。”

  虽然过去4年多了,吴兴荣至今仍忘不了那一幕悲剧:辖区内某地的一场大火,瞬间夺去了40条人命。现场惨不忍睹,赶来的亲属顿足捶胸、悲痛欲绝。

  “救火兵早点到,我姨母说不定就有救了啊!”泪流满面的农妇扑倒在吴兴荣跟前,他觉得心被狠狠刺了一下,赶紧将农妇扶起。

  与火打了20多年交道,吴兴荣深知救火要救早、救小的道理,但农村没有消防队,县城里的公安消防队到农村灭火,路上少说也要半个多小时,发生重大火灾怎么来得及救?

  他换上便衣,一趟趟地到全市各地农村调研,向当地农民、打工者了解情况,在笔记本里画上了嘉兴最偏僻一些乡村的地图。

  怎么解决矛盾?夜深人静,支队会议室里却灯火通明。在临时召开的支队干部会议上,他慷慨陈词:“面对严峻的火灾形势,各乡镇太需要成立专职消防队了。”

  万事开头难。办乡镇专职消防队,涉及经费、场地、编制方方面面问题,不是说建就能建的,不少人为吴兴荣捏了把汗。可他说:“没有困难要我们干什么?要有‘钉子精神’,为群众办实事。”

  成立乡镇专职消防队的建议和要求,得到了嘉兴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

  海盐县有4个乡镇财政并不宽裕,想把买消防车的事免了。吴兴荣得知后立刻上门做工作。一些乡镇干部托辞:“这么多年,村里也没发生过大火灾,平时的那些小火,拿上脸盆、脚桶,往火里一扑水,也就灭了。”(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万一发生大火呢?百姓的生命财产比什么都重要。”他大着嗓门,恳请对方的支持。

  “铁腿”的外号就是那时候传出来的。哪里有困难和阻力,他就往哪里跑。有时人家开会没空,他就在走廊里等着,往往一等就一个多小时。当地很多负责人被吴兴荣的精神所感动,尽最大努力,全力支持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不到半年,嘉兴市58个乡镇街道全都建立了专职消防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镇镇驻有消防队的地级市,逐步形成“县(市、区)有公安消防队、乡镇有专职消防队、村组有义务消防队”的新型消防力量格局,基本做到了“初起火灾不出组、小火不出村、一般火灾不出镇”。公安部的领导到现场考察后连声说:“没想到!”

  原先,从县消防大队赶到最偏僻的村庄要90分钟,有了乡镇专职消防队,路途缩短到15分钟车程。专职消防队成立不到半年,海宁许村镇胜利村一户居民房发生火灾,镇上的专职消防队接警后,十几分钟就赶到火场,把被困的一家六口抢救出来。

  “要想少发生一起火灾,必须在防范措施上多花十分力。”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吴兴荣多次说:“要想少发生一起火灾,必须在防范措施上多花十分力。”

  嘉兴市有180万外来人口,他们多居住在简陋的出租房内,火灾隐患严重。吴兴荣走街串巷,听到外来务工人员多有怨言,却缺乏反映渠道。他立即要求各消防大队设立隐患举报电话,一经查实,对出租房的火灾隐患进行整改;对举报者当即奖励。今年以来,出租房火灾事故同比下降七成。群众高兴,政府满意。

  遍布各地的专业市场给嘉兴的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埋下了火灾隐患。经过一番调查,吴兴荣找到“病根”,并帮助他们加强基础工作和采取有力措施,基本形成了疏散设施清晰、消防器材到位、重点部位警示明确、检查巡逻正常、消防骨干专业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燃”。

  从其他地方的一些特大火灾事故中,吴兴荣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掌握完整、科学的逃生知识,很多人不会丧命。他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把火灾逃生知识和消防常识,做到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媒体“七进”。特别是他们把消防安全知识编成读物进课堂,全市中小学全部开设了消防安全知识课程,起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效果,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去年,该支队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消防宣传先进单位。

  “我不能利用职权谋私利,做对不起人民的事。”

  吴兴荣经常下基层,喜欢找战士聊天。每次到各大队检查工作,他总是喜欢在食堂用餐,边吃边和战士们聊情况。一次,吴兴荣发现一个大队的伙食没达标,立刻找来有关领导和炊事员谈话。第二天,他又杀“回马枪”,看到战士们吃得香才放心。

  吴兴荣常说:“战士们火里来,火里去,顾不了家,我们当干部的要多为他们的家属着想。”今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二天凌晨,支队派出12名消防官兵赶赴灾区抢险救灾,吴兴荣带领有关人员挨家挨户看望和慰问他们的家属。当来到战士俞岳富家里时,发现他的妻子怀孕了。吴兴荣就派人帮助护理,还关照司机经常送她去医院例行检查。

  吴兴荣自己的妻子身患重病,转院到上海一家大医院住院20多天。那时,恰逢全市消防大检查,他几次想在周末抽空去上海看望,都因工作上的事耽搁了。妻子回到嘉兴,两夫妻一见面就流泪了……

  战士们喜欢这位细心周到的支队长,可家里人却“怕”这个严厉忙碌的兄弟。吴兴荣和家人约法三章:不能借用他的名义,从事与消防有关的行业。一家经营消防产品的企业老板瞒着吴兴荣,聘任他的妹夫做顾问,被吴兴荣知道后,逼着妹夫把工作辞了。他对妹夫说:“让你失业我很抱歉。可我不能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谋私利,做对不起人民的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四年“零增长”的背后 本报记者 余 勤 阮蓓茜 2008-10-26 48256F32002924A6482574EC00010142[A1-余勤≈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