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知道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但面对家长和社会的压力,我们还是要为升学率努力。” 今天上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80多位中小学校长相聚诸暨,参加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诸暨市教育局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面对教育转型带来的困惑,校长们感慨不得不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间左右摇摆。
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规模最大,2007年底全国有2亿中小学在校生。据了解,到2007年底,我国小学的毛入学率已达99.5%,初中的毛入学率是98%,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中国的孩子来说已不是个问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牛文起说,当前我国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在解决了让孩子有学上问题后,怎样解决让孩子有好学上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孩子有书读后,家长的期望值也提高了,希望孩子能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在家长看来,升学率就是教育质量。来自家长的压力使学校不得不抓升学率。有校长叹苦说,学校周六不上课,家长就要提意见,认为孩子在学校里读总比不读好。为了提高升学率,有的老师就靠多教、学生就靠多学多练来提高学习成绩,推行素质教育后,学生的学习压力不降反升。
教育部等部门2006年曾开展了一次素质教育大调研,发现有58%的中学生觉得学习负担比较重,近一半的教师和校长认为,高二和高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或比较重,有三分之一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时候,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国家督学郑增仪感慨地说:“对上学感到厌烦、感到郁闷,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念书的时候没有这种感觉,每天天不亮就盼着天亮,好上学去。”
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校长们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想先走一步,不敢先跨出一步。这正是承担着转型期中国教育的校长们面临的新困惑。既要不降低升学率,又要为学生的综合素质、长远发展打好基础。诸暨浣江教育集团总校长杨明健当了9年中学校长,他说:“刚当校长时最困惑的是怎样去找钱,现在教育经费政府都能保障了,我最困惑的是怎样让学生既能高质量又做到轻负担,这个真的是很难。”
向左还是向右?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间摇摆的校长们把困惑拿出来讨论,以寻求方向。郑增仪说,学习成绩和升学指标要抓,但不是片面地抓,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抓。对中国基础教育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支持,但有一位好校长至关重要,校长的眼界、思路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在这次论坛上,记者听到一位校长在发言时说:中学教育肩负的重任,不仅仅是加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更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等基础,即为未来事业的成功以及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本报诸暨10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