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奥斯卡
华语参赛片选定
· 梦里的城市和城市里的梦
· 《海角七号》:
呼啸台湾影坛
· 历届双年展
· 快城里的快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角七号》:
呼啸台湾影坛

  在中国台湾,一部叫做《海角七号》的电影,打破了多个台湾影坛的记录。对于近年来沉闷异常的台湾电影界来说,堪称奇迹。据说,台湾影迷见面,不是问“你看了《海角七号》没?”,而是问“你看了几遍《海角七号》?”

  该片在台湾公映以来势如破竹,票房突破台币4亿元大关(约合人民币1亿),台湾电影留存了十年的本土电影票房纪录也随之作古,李安的《色·戒》也未能与之匹敌,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一并成为其登顶步伐下的“垫脚石”。

  主角范逸臣也因为此片红遍台湾全岛,成为无数少女心目中的优质偶像。而他之前最显赫的身份也仅仅是一名歌手,在此之前他的影视经历只有电视剧《宝岛少女成功记》和《舞动台中》,《海角七号》算是他的电影处女作。

  《海角七号》红了,很多人会说这是台湾电影近年来难得的大制作,4500万新台币的成本(包括500万的辅导金和4000万的银行贷款),对十分不景气的台湾电影圈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要知道目前很多台湾导演都在举债拍片,就算他们倾家荡产也换不来如此巨资。

  有趣的是,导演魏德圣在《海角七号》之前,一直在谋划一部名叫《赛德克·巴莱》的传记片,自掏腰包250万新台币拍出的精彩片花虽然获得一致好评,却无法为他换来庞大的后续资金,被迫无奈之间才转拍了《海角七号》以求生存。

  《海角七号》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部青春偶像剧,但和其他台湾本岛电影相比,题材还是宽泛了很多,虽然少不了琼瑶式的书面化对白,但导演魏德圣探讨城乡差距、历史带来的爱情悲剧、小人物的梦想追寻,并用最通俗易懂的爱情故事和流行歌曲加以包装,将草根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引起不同年龄层影迷的共鸣,扩大了电影本身的受众群体。

  究竟《海角七号》会带给台湾电影什么样的影响,仅仅凭一个月的票房成绩现在还不能盖棺定论,但结合台湾电影、电影人的一贯风格,好坏两个方向还是能初见端倪的。

  《海角七号》能给台湾电影的大环境带来良好的变化,电影人和电影公司开始重新重视电影本身。在挖掘更多新鲜的电影题材之后,再辅以出其不意的宣传方式,重现当年台湾电影横扫各大电影节奖项,叫好叫座的雄风。

  说完好希望,就不得不谈谈坏前景了。想想自《侠女》在欧洲得奖、侯孝贤杨德昌们被各大电影节奉为上宾,一时间被台湾新一代电影人视为偶像,他们的风格也得到百分百的传承。而这种完全继承的后果对台湾电影所产生的影响,直接让本岛电影完全独立于票房之外。几乎所有的新导演拍电影只奔着得奖而去,根本不考虑成本回收等产业循环的问题,也就更别谈对电影外延产品的重视了。

  《海角七号》的大制作换来大回报的模式,很有可能被后继导演照搬。如果没有引人入胜的剧情和得当的宣传,再强大的阵容也无法讨得影迷的欢心,最后的结果只会让台湾电影重回一潭死水。

  也许《海角七号》的成功只是一个个别案例,台湾电影的重振还是需要所有电影人的不懈努力来完成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5 《海角七号》:
呼啸台湾影坛
2008-10-24 48256F32002924A6482574E800293F6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