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白马湖畔,从小在这里长大、上学读书,1950年毕业于春晖。”说起与浙江、与春晖的渊源,今年已经75岁的夏弘琰依然那么健谈。
《春晖校史》中有这样一段描绘夏丏尊先生的文字:“青灯如豆,饥鼠作伴,在平屋的书房内,春晖中学国学教员夏丏尊正在奋笔疾书。”简单的几句描述,却勾勒出先生平易近人,学识渊博的气质。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夏丏尊先生因为一篇《白马湖之冬》而享誉文坛,因为他的爱教育而名满天下。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位谆谆教诲,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在文人朋友眼里他是一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文学家。在家人的记忆中,春晖中学开办不久,当时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夏丏尊从湖南辞职应邀来到春晖学校。当年,他在白马湖边象山脚下筑屋定居,六间粉墙黛瓦的江南房舍,一个小小的农家院子,取名为“平屋”。早年夏弘琰的童年生活,就与“平屋”息息相关。
春晖百年校庆之际,生于此、长于斯的夏弘琰自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年逾古稀的夏弘琰看上去依然身板硬朗,一双白球鞋,一套运动衫,神清气足。1950年,她离开春晖去北京,当时是在北京的《中学生》杂志社任职。之后她又去中国人民大学做了数年学生,后来她又辗转到了江西,直到1981年才回到故乡浙江工作,1988年在杭州办理了退休手续。
回忆起自己与文学结缘,夏弘琰记得在春晖上学时便参加了学校的“湖风话剧团”。一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记载了当年夏弘琰与学友们排练节目的往日风采。“那时候,我们除了上课读书,课余时间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看作家剧本,排演进步剧目,记得当时《雷雨》在学校大礼堂首演时还成了一大新闻呢!”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夏弘琰的工作和生活与文化教育越离越远,但是她心中始终没有忘记抚育自己成长的文学先辈和故土校园。在她的家人中,哥哥夏弘宁成了研究夏丏尊的专家,她说:“我大哥原来是上海工商银行副行长,业余时间一直研究先父的作品和他的生活,忙着撰写先父的传记和编选作品集子,《夏丏尊传》和《夏丏尊散文译文精选》已经在最近出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