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陈李新:
寻找爷爷的
148部著作
· 名家之后白马湖畔话先辈
· 夏弘琰: 教育家夏丏尊的孙女。
· 丰一吟: 漫画大师丰子恺的女儿。
· 朱晓涛: 文学家朱自清的孙子。
· 钱大绪: 书画艺术家钱君匋的长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丰一吟: 漫画大师丰子恺的女儿。
  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丰子恺的这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漫画作品几乎无人不晓。1922年8月,丰子恺在夏丏尊的推荐下来到春晖任教。其时还有朱自清、朱光潜等,他们多才多艺,而且健谈善饮,丰子恺所居住的“小杨柳屋”一时成了白马湖畔谈论文学艺术的沙龙,丰子恺的这副作品恐怕就是当时他们在春晖的真实写照了。

  在丰子恺的子女中,能深得其父书画精髓的唯有丰一吟。当回忆父亲时,丰一吟记得的不只是父亲跟他们讲怎样画漫画,还有许多在春晖发生的轶闻趣事。“有一次,他和朋友喝酒喝高了,跌跌撞撞走回家,从酒馆到小杨柳屋要经过一条堤,堤的一面有水,但当时醉醺醺的他竟然还知道自己不能往有水的这个方向走。”丰一吟边说边笑开了。说到春晖,丰一吟也并不陌生,加上这次百年校庆她总共来过三次。第一次也是春晖校庆,第二次则是她和家人一起过来,应学校的邀请她还为同学讲了一课。说着,她从随身小包里拿出一叠摞得整整齐齐的祝福卡片,粗粗一看足有四五十张,就是那个班的同学课后为丰奶奶写的现场留言。看着丰一吟把这些卡片收藏得如此细致,足见她对春晖学子的别样情愫了。

  丰一吟笑着向记者透露:“我的本行可不是漫画,而是翻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她就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历任上海编译所、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译所译员,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翻译、副译审等职。但在文学界、漫画界,丰一吟的名声早就超过了她的本行。1975年丰子恺去世后,原本从事俄语翻译工作的丰一吟放下手头的翻译工作,开始丰子恺的艺术研究和作品整理,并重执画笔,临摹父亲的绘画。

  春晖百年校史这样评介:丰子恺先生奠定了春晖艺术教育基础,他的漫画创作即起始于春晖中学,他的散文也发轫于“小杨柳屋”。当年丰子恺在春晖教授音乐、图画和英文课,其中“春晖校歌”还是丰子恺根据孟郊作的《游子吟》谱曲的。尽管当时丰子恺在图画课上教的是水彩画和石膏像写生,然而,只要回到他小小的居所里,丰子恺就在一切能接触到的纸上尽情地进行他的抒情画创作,内容多取材于孩童的稚趣、学校的日常情景以及乡村的家居生活。

  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和夏丏尊的“平屋”相距很近,夏丏尊和朱自清总喜欢到丰家来坐坐,谈些趣事。朱自清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小客厅里,互相垂直的两壁上,排满了那小眼睛似的漫画稿;微风穿过时,几乎可以听出飒飒的声音。”每当看到佳作,朱自清便要求丰子恺再画一幅送他。他说:“一幅幅的漫画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一次,丰子恺、夏丏尊在朱自清家闲谈,孩子们跑进跑出地玩耍,丰子恺顺手就为朱自清的女儿画了一幅漫画肖像。朱自清看了爱不释手,请夏丏尊题字。夏丏尊当即在画上题了“丫头四岁时,子恺写,丏尊题”。朱自清后来还将这幅画用作了散文集《背影》的插图。早年听父亲谈起当年春晖的难忘岁月,丰一吟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4 丰一吟: 漫画大师丰子恺的女儿。 2008-10-24 浙江日报000142008-10-24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