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丽水资讯
3  4  
PDF 版
· 莲都供电局打造“电力铁军”
· 把电力服务做到农民家门口
· 走丽水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
· 从“森林银行”提取创业资金
· 梅山中学“养成教育”出新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走丽水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
□ 陶国忠
  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也是丽水基础最好、特色最优、潜力最大的资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丽水市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的路子,让优美的生态环境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下一步,随着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丽水特色的生态经济,努力形成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和谐互动格局,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对现阶段丽水潜力与优势的分析判断,对后发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跨越式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对丽水提出的两大战略任务的有机统一的需要以及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考虑,建设生态文明是丽水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推进创业创新的必然选择,是“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内涵的丰富和深化。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切实推进区域经济转型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一是构建特色种植业。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保鲜,把丽水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二是发展特色养殖业。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病害防治、配合饵料等关键技术,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做大优势养殖产品的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饲料工业,扶持一批有特色、有规模的禽畜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三是发展特色林产业。坚持以封管造改并举的营林方针,按照竹林分类经营要求,推广实施竹林高效经营技术,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大力发展笋竹加工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全面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以科技为依托,大力推广厚朴、元胡等地产药材、大宗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种植,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中药加工业,鼓励和扶持一批较大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扩大花卉苗木规模,建立花卉苗木基地,开发、培育地方特色品种,驯化开发野生花卉苗木资源,发展高山花卉。四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和引导城乡资本,参与投资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购销,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及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食品加工与制造业,发展一批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加工为核心、贸易为龙头、科技为先导的食品加工企业和产业群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推进农业功能开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

  ——着力发展生态工业。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日用化工、合成革、电机、食品以及木材加工等支柱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优先发展环保和电子信息产业,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并与主导产业相链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形成产业优势,成为工业发展的后续产业和战略产业。二是建设生态园区。现有工业园区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技术现代化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减少污染和环境压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国际上先进的生产和环境管理标准,全面实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发展。三是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把污染源控制在有限范围内的原则,在发展空间布局时,将污染严重、资源耗费高的重化工业安排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集中布局。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在特色产品制造集聚的区域,探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四是加强节能减排。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使节能减排取得实际成效。要从建设浙西南天然生态屏障的角度去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丽水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培育特色旅游城镇,打造强势旅游区点,建设精品旅游线路,完善现代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打响生态休闲度假品牌,把丽水市区建设成为长三角的生态休闲名城,把丽水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优化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生态休闲观光等特色旅游,形成融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商业网点,加快商业特色街区和现代化购物中心的建设,完善物流园区、专业市场和配送中心网点布局,使市区成为服务全市、带动周边,驱动浙西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各县(市)应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重点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商贸流通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县域农产品和其他地产品的集散中心、贸易服务中心,使其成为连接县内外市场,沟通城乡贸易的桥梁和纽带。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开辟畅通的集资融资渠道,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中心建设,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和金融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努力培育有丽水特色的会展经济。四是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信息服务业。建立健全以科技产业化为方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中介机构为桥梁的科技创新体系。全方位拓展信息资源与网络资源开发领域,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努力建成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较高的区域信息高速公路。

  着力推进集聚工程,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稳步推进人口转移。一是明确目标,稳步推进。大力实施“十万山区农民异地转移工程”。以县城区、中心镇、中心村为载体,以“千村生态转移工程”、“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工程”、“百村万户避险安居工程”等为抓手,5年转移10万左右农民,重点以整村搬迁为主,分散搬迁为辅,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力争到2012年把全市行政村数量减少在3000个以内。同时,把农民异地转移工程与城市化和中心镇建设相结合,同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二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大对农民异地转移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抓好重点库区、高山远山地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农户下山移民建房的公建设施和移民就业培训的扶持,基本解决贫困山区的贫困人口问题。三是创新机制,加强宣传。加强支农扶农政策研究,充分挖掘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真正使他们“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切实推进园区建设。通过深入实施《金衢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培育、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级创新能力专项项目和资金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工业园区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和要素集聚的龙头。我们必须按照“以园拓业,以业兴城”的基本思路,把各类园区真正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一是拓展发展空间。在规模上应充分考虑今后城市产业发展的需要,留足未来发展的空间,使其具有足够的单向延伸性。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对工业区的交通、通讯、能源、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先提出项目思路,进行项目调研,做好前期工作。三是加强项目前期。着力推进已经在接触的各项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紧紧盯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工业项目和关联度紧、集聚性强、带动力大的骨干企业以及相互配套的协作型企业进行前期衔接。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丽水的城市化率仅为39.0(全省为56.5),与最高的杭州市相比差29.88,是全省城市化率最低的市之一。在浙西南生态屏障建设过程中加快推进城市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做大做强丽水中心城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突出城市功能特色,强化丽水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丽水中心城市逐步成长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山水人居与生态旅游城市、浙西南中心城市。二是构建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推进“小县大城”战略,加快县域小城市和中心镇、重点镇建设,力争到2010年使各县级中心城市及中心镇的集聚度达到45%左右,构建有助于促进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加大中心镇、重点镇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强生活区建设,使之成为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城镇。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切实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推动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不断夯实生态经济基础

  ——深化城市生态环境整治。一是切实加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制定和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新建玉溪水库和谢村源水库两个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完善其他水源保护区建设,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符合国家要求。二是切实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着力做好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确保污水排放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着力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实施雨污分流,消除黑臭现象,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提倡中水回用。三是切实加强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着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集中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四是加强各类污染源治理。继续加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背街小巷的环境问题。五是切实加强城市绿化景观建设。按照拆违植绿、见缝插绿、拆围透绿的要求,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做好“山、水、林”文章,着力打造“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具有丽水特色的山水生态城市。重点结合防洪堤建设,加快推进大型带状城市绿地及江滨绿地景观带建设。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一是着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利用自然条件,注重环境协调,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乡镇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区与生活居住区分区建设。搞好乡镇工业小区规划及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防止厂群混居。深化殡葬改革,推行生态墓园,加大青山白化治理力度。二是着力推进乡村污染治理。加大整治力度,强化环境管理,有效杜绝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切实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逐步实现城乡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推广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三是着力推进农村小河道整治。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加强农村河沟清淤保洁工作,改善饮水水质。

  ——继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一是加强生态区的保护。按照生态功能划分方案,积极落实各项管理和保护措施,加强对源头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湿地等重要区域实施重点保护。要采取育、封、造、补等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按照城乡绿化统一规划、同步建设要求,建设包括城市(城郊)森林公园及防护林带、花卉苗木、工业原料林和村庄绿化工程,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二是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化,减少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人民生活、生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矿山生态保护。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制度,控制矿山生产的“三废”排放,做好植被保护、弃渣堆存和采矿废水的治理,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定切实有效的生态环境恢复方案,通过行政和经济的手段,进一步强化矿山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生态重建工程。

  在强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全市发展改革系统要紧紧围绕“两个千亿”目标和生态展障建设任务,促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同时继续突出功能性、基础性、社会性和关乎民生的重大设施项目建设,不断破解土地和资金等要素制约,通过完善三大考核机制,为项目推进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时认真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项目,着力提高污染防治能力,确保节能减排任务完成。

  要立足丽水实际,结合自身职能,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改革各项工作的互动关系,在融合、协同、互促方面下功夫,继续解放思想,注重规划引领,强化项目推进,促进产业集聚,注重改革创新,落实民生保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要紧紧围绕生态产业、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等五大工程展开,通过生态建设项目化,在保持投资适度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寻找管用办法,发挥参谋作用,破解发展难题,改善发展环境。

  建设丽水特色的生态经济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事关丽水市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经济的基础作用,通过生态经济建设为全市的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要把加快丽水特色的生态经济作为全市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来抓,以项目推进实现生态经济大突破,以工业拉动实现生态经济大提升,以功能集聚实现生态经济大拓展,以旅游开发实现生态经济大跨越。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将更注重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经济领域体制改革、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同时,进一步落实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公正和谐。

  (作者系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丽水资讯 00014 走丽水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 2008-10-22 浙江日报000142008-10-22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