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上山入海”,进一步完善发展空间布局
· 省林科院举行50周年庆典
· 瑞安成为全国首个“寓言大市”
· 户籍证明不需再开
· 友好往来
· 全国首届市长摄影展金华开幕
· 家门口吃上可口早餐
· 我省举办第四届未成年人读书节
· 我省两位教师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
· 浙能集团:转变中求发展
· 宁波举办首届网络文化节
· 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杭举行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巩固监狱改革发展良好势头
· 上虞春晖中学庆祝百岁生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山入海”,进一步完善发展空间布局
本报记者 施晓义
  结合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和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实施,进一步明确重点开发区域战略定位和重点开发区块产业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我省山海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大力发展港航业和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产业,积极推动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和山区休闲旅游等产业,建设“海上浙江”、“山上浙江”。

  ——摘自《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

  本报记者 施晓义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浙江经济的发展布局面临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新课题。新形势下,《决定》在全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有什么新谋划?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怎样的新理念?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委政研室产业处处长朱卫江。

  面对记者的疑问,朱卫江开门见山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海上浙江”和“山上浙江”是我省实现新一轮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战略重点。“上山入海”,可谓我省完善生产力空间布局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略。

  “上山入海”,努力打开新的空间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报告指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既要做好存量文章,加大存量调整力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原有优势;更要做好增量文章,积极挖掘潜力,以增量带动存量的调整和优化。朱卫江说,对浙江而言,如果说“腾笼换鸟”、“调整存量”,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和企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那么,大力建设“海上浙江”与“山上浙江”,则是着眼于做好“增量”文章,以新的视野和思路,打开了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的新空间。

  山海资源特别是海洋资源丰富,是浙江的资源优势。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海上浙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们常说,浙江是资源小省,很大程度上是指浙江“山多地少”,陆域资源比较短缺。事实上,我省海岛、海岸线、深水泊位、海洋潮汐能以及近海渔业资源居全国第一,滩涂、油气、海洋旅游资源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海上浙江”的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海岸线上为数可观的沿海滩涂,是发展大产业、推进大转变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怎样充分利用好这空间,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海上浙江”,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战略问题。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从内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史。朱卫江说,纵观16世纪以来大国的崛起,无不依靠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阶段,《决定》提出加快建设“海上浙江”,是把海洋经济发展和港航强省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使之成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关键之举。

  近年来,沿海省、市掀起了新一轮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同时,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将要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总体上看,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协调推进,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

  面向蔚蓝的大海,浙江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海上浙江”,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要在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上下功夫。这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谋划沿海基础设施、港口和产业布局时,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把宁波、温州、台州、嘉兴及舟山这5个沿海城市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有序进行产业布局,特别是在临港产业发展上既有所侧重又有所互补;二是要把构建深水港口群与沿海大通道建设相结合,与海陆相连的物流体系相结合,与先进的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相结合,与经济支撑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相结合,协调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产业大物流发展,形成对全省经济的强大辐射;三是要把长远发展与近期开发结合起来,把发挥民营经济优势与引进国内外大企业结合起来,把海洋综合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合理开发“蓝色国土”,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朱卫江看来,如果说建设“海上浙江”是为浙江新一轮发展打造一部“蓝色引擎”,那么《决定》提出建设“山上浙江”则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浙江山区面积占全省的80%,弥足珍贵的生态、水源、山地、林木、绿色产品、森林旅游、古文化和矿产资源,显现出山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

  建设“山上浙江”,就是要把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不仅要继续加强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还要因地制宜地寻找实现科学开发和跨越发展的新路径;要发挥山区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山区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特色鲜明、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越、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区域。

  目前,我省一些地方已在“山上浙江”建设有所探索。例如,衢州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氟硅高科技产业,取得比较好的成效。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扶持政策,推进“山上浙江”建设。

  “总的来看,《决定》提出建设‘海上浙江’与‘山上浙江’,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战略重点,落实到位后一定能够加快形成浙江经济新的增长极,有力地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朱卫江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上山入海”,进一步完善发展空间布局 本报记者 施晓义 2008-10-19 浙江日报000022008-10-1900013;48256F32002924A6482574E100347A8A[A1-施晓义≈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