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是这30年间中国人的一个大话题。从各级校园到市井巷里,大概没有人不接触过几天英语,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
以前,是黑白的小本;现在,是声画配套的大开本。
以前,是难得一见的阅读物;现在,是铺天盖地的资讯。
从一种语言到一种流行,到一种文化……即使我们仅仅把视角集中到英语教材上,也足可以看出其中不同凡响的变化了。比起学校里的教材,社会上的各种英语教材,更是丰富多彩。《Follow me 》、《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一波又一波的教材引领着不同时期的英语学习热。
改革开放之初,不分男女老少,几乎是人人在学英语。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祁国华对此深有体会。他几乎经历过所有热门的英语教材。他现在的英语水平已经非常高,但看到新的教材还是会拿起来翻一下,这差不多成了一种习惯。
他说,他有幸赶上开始试行在小学增设英语课程的政策,但英语课在仅仅学了26个字母之后,就因为种种原因停止了。初一时再次接触英语,祁国华笑着说,当时的英语老师的发音非常好听,那时候他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成像她那样漂亮的英语。
说到教材,除了课本,他自己还有一本《实用英语语法》和一本《薄冰英语语法》。这两本书,对那个时期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都不会陌生。
《薄冰英语语法》,是一本32开的深蓝色封皮简装书。每当英语课本中讲到相应的语法现象,祁国华都会参考一下这本语法书。有一段时间,为了把语法书里的相关知识记得更牢,他把所有重要的语法现象逐一做成卡片。
初一的时候,电视里开始播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了。他能听懂的很少,但是每集必看。每当听懂了其中的一段对话,学到一个新的单词,那种喜悦真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
再以后,《新概念英语》也被引进了。家里也有了录音机,祁国华更多的是在听这个教材的磁带,从对话到短文,跟着磁带模仿,纠正自己的发音。并试着把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背诵下来。放学后他经常去附近的树林里,大声地朗读,仔细体会,尽量做到自己的发音与磁带一致。
祁国华说除了看电视,他学英语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听广播。当时他哥哥也在自学《许国璋英语》,每星期的几个晚上收音机里都有课程辅导。开始他还跟着哥哥一起听,后来重播的时候就自己跟着学第一册、第二册。授课老师标准的发音让祁国华着迷,他就边听边模仿。
祁国华还提到当时彭文兰女士主讲的《星期日广播英语》,同样令他印象深刻。每到周日早晨,他和哥哥都会按时打开收音机收听那个节目。内容对他来说也是很艰深的,但他只能慢慢坚持。
到了高中,他渐渐迷上了英文歌曲。1987年,费翔的一把火烧遍了大江南北,于是费翔成了祁国华那时的偶像。“他的一张国内专辑中收录了一首《Love Story》,哥哥买回了家,我一有时间就反复地听,一句句地学唱,最后终于能够完整地唱下来了。我觉得,听唱英文歌最大的功劳,不是让我从中学会了多少英文,而是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了我对英语的兴趣。”
上大学之后,祁国华开始看英文原版电影了。学校每周都有播放,他还会去校外的录像厅看。他说:“现在学习英语的条件跟我那时已经今非昔比,如果我当时能做得到,我相信现在想学英语的人也一定可以做到。我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但是我相信:有努力,就有回报!希望所有想学好英语的人能够坚持下去。”
的确,现在信息如此发达,英文歌曲、英文节目、美剧、英语角、专业进修机构都可以接触到英语,收音机、mp3、mp4、cd机、电脑等媒介都可以用来学习英语,英语教材在变化,英语学习的环境在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