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国华回忆说,当时的英文读物非常有限,他要想方设法才能找到书。记得读过一本《Messenger From The Mars》(火星来使),语言浅显易懂,读完之后让他憧憬了半天宇宙。慢慢地,就开始尝试阅读一些名著的简写本,《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阅读让我开阔了思路和眼界。”他说。最终英语改变了他的生活,现在,他的日常工作已经难以离开英语了。
彭老师也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本来想学医,后来阴差阳错当上了英语教师。她肯定其中自己的英语老师起了关键作用。那是一对从美国回来报效祖国的华侨夫妇刘炽亮和刘美仪,同学们称呼他们为“刘氏夫妇”。她记得,刘炽亮老师上课时循循善诱,温文尔雅,尽管年龄大得多,遇到女生,他总是礼貌地请对方先走。也许正是这些伴随着英语教学的东西,最终决定了她也走上同样的道路。
对于白洋,他没想到他的漫画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在他的漫画版中,人物造型和情节已经不同于教材。例如LiLei(李磊),在教材里是一名留着平头短发的中国男孩,喜穿浅色T恤,一看就是那种正统的中国式好学生。而在漫画中,LiLei则是一个活跃在学校内外的帅哥。漫画重现了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内容片段,但作者在创作时加入了大量自己的创意,让原来一本正经的内容变得轻松搞笑,故事也处处出人意料。
这算是我们和英语学习之间的互动吗?不管怎样,也不管我们最后的英语学习成绩如何,生命中的这段经历都变得宝贵,而且肯定改变了我们一些什么。事实上,他的创作本身,也构成了这个和学英语相关的文化链中的最新一环。
当大家见了面偶然来上一句:“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and you?I’m fine too”。”这是一种80后的暗号吗?我们能感觉到,语言本身的意义在消退,语言背后的意义在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