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有许多人们已经熟知的字眼,因为这些改革新措施近几年已经起步并且取得进展。尽管深化医改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是从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中,人们可以从中期待看病就医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有望得到更多的实惠。
政府“多预防”百姓“少得病”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这意味着政府担起责任加强疾病预防,保障人民健康。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说:“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如果全民能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那么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将得到提高,得病机会将减少,医疗负担也会相应减少。
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担忧”
《征求意见稿》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
医疗保障多了,群众看病的担忧就少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认为,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医改最重要的内容,抓住了解决群众当前看病就医难题的症结。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94亿人,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也已在200多个城市推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基本建立。
政府“多监管”百姓“少花钱”
得不起病,吃不起药,“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与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混乱、与医药领域的腐败有密切关系。《征求意见稿》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举措有望给这种局面带来转机。
《征求意见稿》提出,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和配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直接配送覆盖面力争达到80%。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医疗“多网点”患者“少跑腿”
“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征求意见稿》勾画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前景。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万余个。2007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达到2.26亿人次。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说,基层医疗机构多了,看病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就会少受“东奔西跑”之苦,城市大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
医院“多便捷”患者“少麻烦”
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帖讲述了他带孩子在北京看病的全过程:初诊,挂号,等待叫号 ……一共20个步骤,等了5个小时。其中面对医生的时间不到10分钟。有人把大医院存在的这种现象归纳为“三长一短”,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买药时间长,诊断时间短。
《征求意见稿》要求,要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进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近期医改的重点。努力让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看病就医,也是《征求意见稿》中比较明显的信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于长隆说,如果公立医院能多为病人考虑一些,多提供一些便利,设计好就诊过程的细节,病人就少些等候少些麻烦。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