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人人都成了“经济大师”
· 人人谈经济
本是好事
· 一百元打赌
吸引上万“门外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人都成了“经济大师”
——经济波动“蝴蝶效应”的公众体现
■本报记者 陈惠 实习生 郑莉娜
  格林斯潘只有一个,可是用格林斯潘的口气在网上发表意见的人眼下有许多,他们大多一只手拿着《货币战争》,熬夜看道琼斯行情,尽管在那里他们没有账户——

  专业水准不够热情足够

  格林斯潘只有一个,可是用格林斯潘的口气在网上发表意见的人有许多,他们大多一只手拿着《货币战争》,熬夜看道琼斯行情,尽管在那里他们没有账户,甚至没去过美国。

  “预计房价在****年见底,此后进入****年的大牛市……”

  “我认为这次次贷危机是个针对我国的大阴谋,目的……”

  “从以上出发,我建议中央要马上……”

  上面这些在现在许多网上的经济论坛中比比皆是,这种宏观经济的预测者们绝大多数不是专业的经济工作者,而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这成为某种时尚,尽管许多人可能经济名词也不知道几个,却不妨碍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在网上发表意见,和别人争论,并享有“粉丝”的追捧。

  “主升浪”,江苏南通人,今年36岁,高中学历,对宏观经济有着浓厚兴趣,独到的观点在网络上深受欢迎,博客浏览量超过十万。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主升浪”正在和一群热爱经济的网友讨论何时是进入股市的最佳时间。“我们是一批同样热爱经济的非专业民间组织。”

  “我喜欢炒股,一有空就上网看不同经济学家的文章,关注经济对做股票大有帮助啊。”经济类的文章看多了,谈起来也头头是道。

  虽是自学成才,“主升浪”却比一般经济学家要勤奋得多,每天花一个小时更新博客,是“主升浪”雷打不动的必修课。“我炒了11年的股票,今年才开始写博客,网络上各种预测经济的观点太多,但有些人并没有为投资者着想,而是不断忽悠股民,我写博客的出发点是对身边的炒股朋友提个忠告。”

  去年股市一片飘红的时候,他还被很多股票QQ群邀去在网上谈经济,但却受到打击。“去年10月12日大盘拉出长下影线的时候,我大声疾呼大盘见顶了,结果被群里踢出来,好像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即便如此,他依旧热衷经济分析,并坚持每天阅读不同经济学家的文章。“你不懂经济没有关系,关键要善于向经济学家学习观点,他们的文章把一切都解释给你看了。”

  他们的一个重要学习来源便是各经济学家的博客,在叶航的博客里,有的文章阅读量超过15万次,不少跟帖的网友在高谈阔论的同时,也都留下了自己的博客网址。当记者打开这些页面时,发现“高手们”对经济的看法各异,专业水平也未必很高,但多数人都热情高涨,并及时更新页面内容。

  让“主升浪”津津乐道的是,他也有了“粉丝”。经常有人打电话和他探讨经济问题,而他发短信向一些经济学家请教时,他们也很卖面子地回复了。

  世界经济成饭桌话题

  “今年到处都在讨论经济形势,连吃饭都不放过。”

  “我虽然不是财经记者,但我的消息不会比他们慢。”陈越是杭州某事业单位的职工,他觉得关注财经动态就像每天都要喝水一样,不可缺少。

  一场本来发生在大洋彼岸美国的金融危机,却让更多老百姓感同身受:当然,大西洋彼岸也不只是“蝴蝶”扇了翅膀,而是起了飓风。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不仅表现在经商者身上,对于普通市民,亦然如此。

  记者周末在杭州某超市门口做了一次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的被访者表示,现在自己比以前更加关心经济问题,而不太关心经济问题的市民不到一成。

  近五成的被访者认为,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虽然还没有波及他们,但多知道一些财经知识会更加心里有底。有些人也表示工作压力在无形中加大了。在房地产行业供职的小张声称:“我虽然在公司里是做策划的,但由于老板现在尽可能少地雇人,我现在一些杂活也要做,否则老板会炒你鱿鱼。”

  “市民关心经济形势并非偶然。”叶航认为,“如果经济形势不好会导致企业裁员,裁员会导致找工作困难。一旦劳动力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普遍的工资水平会下降。收入下降也相应使消费能力下降,这也使投资者信心受挫,投资萎缩。”

  那么企业的管理者呢?记者电话采访一些企业后发现,只有两成被访企业管理者表示更加关心经济问题。一些被访者解释,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关心经济状况对他们来说是基本功课,不会因为金融危机出现才开始关心。不过企业人员关心的经济更为实在,因为他们更有切身体会。“我想中国的银行有自己的特点,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冲击,倒是我们这些出口企业,现在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从事外贸加工生意的陈女士说。

  为看美国行情彻夜不眠

  记者走访了杭州部分报刊亭发现,半月刊的《财经》杂志深受市民欢迎。“学生和中青年读者居多。”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门口的报刊亭摊主介绍,财经类杂志热销有段时间了。卖得最好的财经类杂志是《财经》,每次进二十本都能卖掉,其次是《经理人世界》。报纸类的《环球时报》也卖得很好。

  “一开始,很多人关心经济是看看炒股内容。现在行情不好了,但是买宏观经济类杂志的多了。”

  位于丝绸城附近的报刊亭,每期的《财经》能销售六七百本,甚至经常卖空。经商者对经济形势的关注度更为明显。

  人们对经济数据的需求和关注确实是前所未有地“升温”。在国内外各大网站,财经新闻成了重头戏。从预测到影响再到分析评论。特别是最近全球股市大幅波动,能反映全球股市最新动态的网站成了抢手货,网上到处是“哪里能看到欧洲股市行情?”的求助帖。几大门户网顺应潮流,推出了全球股市的行情网页,连斯里兰卡、孟加拉的股市行情都能看得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想实时了解欧美的股市变化,变成半夜守在电脑前的“夜猫子”。

  “单位要求我们七点半到办公室,因为多数单位八点半就要上班,我们要赶在这之前更新网页的财经新闻。晚上要等七点半的新闻联播结束了才能下班,国内外重大的财经新闻也要及时上传到页面上。”郑依丽刚应聘了杭州某网站的财经记者,单位领导在给新来员工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如何满足网民对财经新闻的浏览需求。

  来自雅虎网站的最新统计,近期该网站的金融论坛网民活动增加了40%,财经新闻视频栏目眼下每天也有数以百万计网民光顾。

  “由于需求巨大,经常通宵达旦工作,为网民寻找合适的报道,以使他们理解经济的最新趋势。”记者电话采访了部分网站后发现,一些网站将会推出更多的财经服务以满足网民的需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人人都成了“经济大师” ■本报记者 陈惠 实习生 郑莉娜 2008-10-16 浙江日报000132008-10-1600024;浙江日报000132008-10-1600018;浙江日报000132008-10-1600019;浙江日报000132008-10-1600020 2